两年为6万多无户口人员上了户口——江苏在册“黑户”全部有了“身份”
两年给61653个“黑户”上户口!12月25日,记者从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获悉,自2015年12月以来,我省累计排查登记无户口人员6万多人,在各级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他们全都上了户口、领取了身份证,过着充满“阳光”的日子。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的生活可谓寸步难行。2015年12月,中央部署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意见出台,江苏省公安厅立即研究部署,要求治安总队建立无户口人员常态排查登记机制,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解决。2016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机制,同时对无法申领到《出生医学证明》、原籍情况不明等复杂情形的办理进一步明确。
工作中,全省公安机关治安人口管理部门和派出所民警深入村组、逐户访查,全面摸清了实际居住生活在江苏的无户口人员数量、情况及产生原因,逐一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各地公安机关按照逐人研究情况、分类提出方案、逐步分批解决的总体思路,创新分类解决机制,逐一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排查登记无户口人员61653人,已全部登记户口,办结率达100%。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人口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无户口人员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有的是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还有未办理收养手续的等等。实际操作中,最难的是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的人员。“一般来说,这些人的原籍地往往在偏远山区,为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需要核实身份,一方面要排除其已在其他地方登记过户口,另一方面还要排除其为潜逃的犯罪嫌疑人。对于这类人员,调查核实的难度很大。”这位负责人介绍。
外省婚嫁至常州的无户口人员周某,52岁终于有了户口。周某老家在四川,出生后被送养。养父家也在贫穷山区,有了孩子后,又将其送回。因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父母只为周某哥哥报了户口,未为周某等4个女儿申报。24岁时,周某跟着同村人到常州焦溪打工,后结婚生子,如今连孙子都有了,但自己却一直没有户口。今年以来,常州警方多次向周某老家派出所发函,得知其老家派出所没有周某户籍信息,周某父亲已经死亡,母亲80多岁,哥哥远在云南打工,其他姐妹也在外省打工。
于是,民警又电话联系周某哥哥,同时做好电话记录,并在其现居地走访了解,做好询问笔录。经过警方大量细致的调查核实,并对周某采集血样,在全国打拐库进行比对,排除其为被拐卖人员后报上级审批。今年10月17日,周某终于在常州市天宁区报上了户口。
变更监护人,非婚生娃有了户口。2016年底,苏州高新区狮山派出所受理了一份特殊的户口材料,60多岁的王某申请将孙子宋某的户口报在自己户内。宋某2012年出生,是王某儿子的非婚生子。2014年,王某的儿子去世,他的母亲则下落不明。孩子要上小学了,却还没有户口。根据《江苏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出生申报应随父或者随母自愿落户,宋某父亲去世,但母亲曹某还健在。高新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终于找到孩子母亲曹某,曹某表示自己户口在外省,不愿意将孩子户口报在自己名下。为此,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建议孩子祖父母通过法院变更孩子的抚养权来解决户口申报问题。今年7月,法院将宋某的监护权判给王某,孩子的户口终于报上了。(苏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