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语者:一群用智谋来帮助钢枪说话的人
枪语者:仰天向望萤穹瀚,仗步执枪话无言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用智谋来帮助钢枪说话的人
济南特警作为济南公安警中尖刀,钢枪成为他们最忠诚的伙伴。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默契有序,沉默少言,于是枪就成了他们表达感情的载体。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用智谋来帮助钢枪说话的人。
骄阳下的训练场
已经是七月份的天了,麻雀都耐不住朝阳的炙烤,躲在了树叉间闷声不鸣。训练场上静悄悄的,一阵有规律的滴答声,打乱了特警支队黑豹突击队队员赵天亮瞄准的思绪。赵天亮已经在地上趴了快一个小时,汗水顺着脸颊滴在了狙击枪的枪托上,又顺着枪托,浸湿了一大片防潮垫。身下虽有防潮垫,但是趴的久了,湿气还是会透过垫子直袭身子,再加上太阳的炙烤,这样的闷热让赵天亮艰难的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尽量让狙击枪保持平稳。草丛中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在这种环境下,每天早上四点半开始,晚上八点半结束的训练,真的是对体力和意志力的一种极大考验。抬眼望去,近十名身着伪装衣的特警队员,整齐的排成一排,透过瞄准镜,一动不动的注视着“喜迎十九大,忠诚保平安”标语下的枪靶。汗水一滴滴的流进眼睛,他们也只能快速的眨几下眼睛,调整着自己的视线和呼吸。
“各组注意,休息十五分钟。”
休息的口令终于下达了,赵天亮活动着自己早已麻木的双臂,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小心翼翼的挽起衣袖,将手肘处浸满汗的创可贴撕下,轻轻吹着又一次被磨破的皮肤,脑海里却咀嚼着狙击的技术,想着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弹着点的分布。“天亮,你的背上又画地图了啊”。一个中队的队友李小平一句话,把赵天亮从思绪中拉了出来。看到赵天亮正在给创口贴创可贴,李小平也暗自揉了揉被狙击枪后坐力震得生疼的肩膀。赵天亮笑着看了看李小平,指着他后背格外显眼的白色汗渍说道“还说我呢,你不也是”。其实在场的每一位特警队员,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再湿,背后都画满了这样的地图。
“说什么呢,这么热闹。快,看看我宝贝儿子,孩儿他娘给我发照片来了。”李明圣从场地那一头的战术组拿着手机手舞足蹈的跑了过来。李小平和李明圣本是这次训练枪弹保障组的,但是后来演习的方案定下来发现人员不足,在这关键时刻被调到了演习组参与训练,所以他们两个现在既要早起晚睡收发枪弹,还要跟着演习组一起训练,很是辛苦。辛苦归辛苦,但两人十分负责任。他们制定了枪弹清单,每天一个一个的仔细核对,从没出过问题。“还是别看了,看了我就想我的宝贝孩子了”李小平说到。这次参与演习任务的队员,像他们这样孩子正小的有不少。哪个做父亲的不想自己的孩子,但为了这次任务,要封闭训练一个半月,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每天隔着屏幕,来抚摸一下孩子的脸颊了。
铮铮铁汉的似水柔情
刚刚下过的雨并没有带来几丝凉爽,反而给人们在这平静的夜晚压上了喘不过气的闷热。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李小平和李明圣两人刚刚清点完枪弹,从闷热的枪库中走了出来。李小平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却又放进了口袋,“太晚了,今天还是不和孩子视频了。”李明圣也点了点头,把手从装有手机的口袋拿了出来,“那我们出去走走,这样一天天的趴着,你别再忘了怎么走路。”李明圣开起了玩笑。忘了走路倒不会,不过李小平的腿的确还是麻木的,而李明圣在战术组端枪跑路也是忙活了一天,自己的胳膊疼的不敢甩动,所以在夜色下的小路上,两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奇怪。
“快三十天没有见到我孩子了。”李小平抬头看了看天说到。对孩子,李小平甚是想念,而对于妻子,更多的是愧疚。对于孩子和妻子,李明圣也甚是愧疚,自己妻子怀小儿子的时候,他在杭州参加G20安保任务,妻子在家自己照顾自己。现在小儿子还小,自己在这里封闭训练,妻子又当爹又当妈,和家里老人一起照顾两个孩子。最近视频聊天,李明圣觉得妻子成长了许多,家里正在忙房子的事情,妻子又要上班,又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为了房子跑东跑西,李明圣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过看到李小平情绪有些波澜,李明圣长叹了一口气,赶紧安慰道:“别哭啊,我也快三十天没见我孩子了。小儿子才不到一岁,正是让人喜欢的时候,我当父亲的却只能和他视频。不过你哭过吗?”
李明圣的话仿佛戳到了李小平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把他的思绪拉回了今年的大年初一。按照值班计划,李小平是正月初一值班,所以他趁着年三十回了家。看着年迈的父母,想想自己一年陪伴父母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三四天,李小平心里满是愧疚。初一早上四点,李小平的父亲看到在床上睡的正香的儿子,狠了狠心还是叫醒了他:“快起床了,值班别晚了。”李小平起床吃下父母早已准备好的早饭,母亲在旁边给边他剥鸡蛋,边叮嘱“自己在济南多注意身体,照顾好家。我和你爸都好着呢,不用担心,工作要紧”。吃完早饭,李小平起身准备离去。两位老人按照风俗,为李小平放了一挂鞭炮。这一阵鞭炮唤醒了李小平的记忆。这是多少年来,他第一次陪着两位老人过年。李小平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泪水,回头紧紧的抱住了两位老人,又咬着牙坚毅的转身,迅速上车离去。这,是他第一次拥抱两位老人。他知道,他不能落泪,他一落泪,两位老人会更难受。身为警察,这或许是家常便饭。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后盾,在这坚强的后盾背后,是理解与支持他们的家人,那是后盾背后的后盾。车开上了高速,在这一辆车都没有的高速公路上,李小平再也忍不住了。350公里的路,李小平哭了350公里。
砺胆忠心的“魔鬼周”
当张磊背着行李走进一中队宿舍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好好休息休息,缓解一下这一个半月在章丘的疲惫。当他打开衣橱准备把行李放进去的时候,只听哗啦一声,一个大纸袋掉了出来,红得耀眼的荣誉证书撒了一地。张磊原来是一名武警,身体素质与实战技能那是没的说,2009年被特招进特警支队。凭借着优异的身体素质与日常的刻苦训练,使他在各项比武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换来了这满满一袋子的荣誉。看着这些证书,张磊回想起了当年在锦绣山庄封闭三个月的集训,到“环首都七省警察比赛”,再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比武竞赛。身穿警服这么多年,他依然记着第一次参加比武集训时的那句“每天都是星期一”,正是这句话激励他一直严格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与业务技能。这时,门外队友“魔鬼周”的喊声将张磊又拉回了现实的疲惫当中。
平时黑豹突击队的训练,只是每天进行五公里越野跑、熟悉枪支构造、擒拿格斗训练等项目,而这次“魔鬼周”的训练,是要从体能、技能、警械武器使用等各个方面对特警队员进行综合强化。
九月初刚过晌午头的太阳,依然在借着秋老虎肆意炙烤着大地,黑豹突击队的队员,早已换好战训服,穿戴起一身装备,开始了“魔鬼周”的强化训练。“二十七,加油加油,还有三个就到头了。”在硕大的轮胎旁边,赵天亮一手拿着秒表,一边向着努力翻轮胎的张磊喊话。张磊的身后,是一串曲曲扭扭的线,那是从他脸上滴落的汗水,画出了轮胎翻过的轨迹。“这个成绩还可以啊,不过你要是刚才不失误,这次能进一分四十五秒了。来,我再试试。”赵天亮冲着气喘吁吁的张磊笑着说道,顺手抬起了轮胎。“一分四十七秒,看来咱俩都还得再练练啊。”张磊一看赵天亮用的时间和自己一样,边擦汗边笑着对赵天亮说。“第三趟了,胳膊有点酸了,要不成绩肯定更好。走吧,那边轮到咱们练卧推了,今天下午该推一百四十斤了。”赵天亮吸吮了一下被轮胎磨破的虎口,张磊也吹了吹被磨得生疼的手指,两人一起走向了两个显得格外大的杠铃。
短短的一周,队员们的汗水洒满了训练场。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就到了检验训练成果的“魔鬼周”比武,黑豹突击队派出了六名队员参赛。虽说“魔鬼周”训练期间,也有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做了专题报道,但相比较而言,更让队员们激动的,还是这一次的比武。默记车牌、跨水马、卧推、翻轮胎、拆装枪……一圈项目做下来,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眉宇之间透露着锐不可当的英气。最终的成绩,黑豹突击队的四名队员包揽了前四名。耀眼的荣誉证书与沉甸甸的奖牌,这或许是对他们留下的汗水最好肯定。而在他们的心中,却还含着对警徽的忠诚,对泉城深切的爱恋。
校园里的刀光剑影
李全涛是特警支队一大队一中队的中队长。身为中队长,他不仅需要考虑中队日常任务的执行,优化突发事件处置方案,还要合理中队的日常训练内容。2016年10月21日上午,黑豹突击队在结束了演练训练任务返回驻地的途中,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在郭店中学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当听到“劫持人质”时,一装甲车的人心里顿时有了底。一中队每个月都会安排一项任务科目进行强化训练,对不同类型的任务进行研究探讨,优化任务处置方案,熟悉任务处理流程。之前一中队已经进行了“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处置”、“大规模人群管理”等项目,而这次还真是巧了,李全涛中队长这个月安排的强化训练科目正是“反劫持事件处置”。看到大家松了一口气,李队长说:“同志们,虽然我们正在进行此类任务的训练,但这次不是演练,而是真正的与犯罪分子较量。此次事件社会影响极大,是对我们中队的一次考验,此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报告队长,已到达狙击位置。”对讲机传来赵天亮的声音。“收到,等待指令!”李队长回复到。
教室窗户的对面,赵天亮通过瞄准镜时刻观察着教室里歹徒的一举一动。“这歹徒真狡猾,那个铁橱子挡在这边,就漏出了半个脑袋。”赵天亮一边等待时机,一边自己嘀咕。而就在这时,李队带着突击队员悄悄地到了教室门口。
“天亮,是否可以狙击。”对讲机传来李全涛队长的轻声话语。
“报告队长,狙击条件不理想,正在等待时机。队长,歹徒把刀放在了桌子上。”
“那我准备强攻,随时准备提供支援。”
话音刚落,赵天亮通过狙击镜看到教室的门被猛地踢开了,紧接着李全涛中队长的面孔就出现在了视野当中,后面的突击队员蜂拥而入。看到李队长一下擒拿功夫,就将歹徒摔倒在地,死死的将持刀歹徒按在地上,安全解救被劫持学生,之后搜身他们才知道,歹徒的身上还藏着另外一把刀。一切都发生在一瞬之间,时间仿佛凝固了,赵天亮目睹了这一切,紧张的似乎忘了呼吸,他担心的是任务的成败,担心的是这一帮,这么多年共患难、在新疆生死与共的兄弟,他的手心早就冒出了汗。
任务圆满完成,当黑豹突击队将歹徒带出教学楼时,在场的民警和外围的群众想起了一片掌声与欢呼声。这一切看起来好像是电影剧本设计好了一样,可是任务并没有剧本。这一切战术素养,起源于中队队员们日常刻苦的训练,平日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发展于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应用于他们在新疆经历的风沙洗礼以及之后的各项任务,成为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砥砺前行的警中尖刀
“已经九公里了,冲起来!”在保税区的马路上,黑豹突击队正在进行十公里越野训练。射击、擒拿、格斗、体能、战术,这些训练项目,队员们都习以为常了,但是善于总结思索的队员,每次进行训练都会有新的体会。勤务虽然较多,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勤务更是繁重。在执行勤务之余,训练任务也是不能放松的。不管是烈日曝晒,还是阴风怒号,黑豹突击队的身影在训练场上是永不缺勤的。他们的汗水浸湿过这片训练场,训练场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伤痛。但是黑豹突击队明白,“平时练精兵,战时打胜仗”。疲惫与伤痛反而激励了他们的斗志,仿佛要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熔化这朝夕陪伴的训练场。
随着社会形势的日益复杂,对黑豹突击队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黑豹突击队坚持“实战导训、战例促训、装备协训、对抗合训”,坚持“一切为了实战”、“一切贴近实战”原则,不断锤炼自己的本领。
黑豹突击队执行的任务,也并不都是惊心动魄。大部分时间,队员们参与的是看似平常却又责任重大的任务。G20任务时,他们奔赴杭州,协同杭州警方和西湖的风,保护着各国领导人的安全。大型活动安保时,他们提前四五小时清场,当在人们欢声笑语过后,他们是陪伴寂静夜晚的人间星辰。驻地警卫时,他们警惕的观察着驻地周边的风吹草动,轮流栖息在夏有蚊虫冬有霜的勤务车辆中。武装巡逻时,他们手持钢枪整齐列队,穿梭于“三区三圈”之间。不管雨雪风霜,无论烈日尘霾,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铸成了这支尖刀队伍,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他们手中的枪,在表达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目标。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着人民,心里镌刻忠诚。
这就是黑豹突击队,一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尖刀队伍,一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担当、有品德”的警中尖兵。他们,是这样一群用智谋来帮助钢枪说话的枪语者。他们,在共和国闪耀的光辉中,披着荣誉,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