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丨千头万绪也有成竹在胸 基层综治工作者的日常
工作人员在综合信息指挥室里忙碌
张曙光(右)到居民家里开展调解工作
“今天下午5点,一起劳资纠纷的当事人会来中心调解,请安排一位同志过来参加调解。”早上一上班,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张曙光就忙着联系、协调街道各部门,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上塘街道综治中心位于上塘街道内,目前拥有群众接待窗口、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综治指挥室等主要工作场所,有来自综治、流动人口、禁毒、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访等方面的15名工作人员。随着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的入驻,这里的职能变得更多,需要处置的情况也日趋复杂。昨日,记者来到这里体验基层综治工作者的日常。
“不是我一个人在忙”
虽然只是寻常的一天,但对于张曙光而言,这一天的工作仍然需要他提起十二分精神,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9点。随着全国“两会”的临近,要做好保驾护航工作,他得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
“新年一上班,我们就启动了对辖区平安志愿者巡防工作的部署。这两天,元宵灯会马上也要开始了,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对全街道社会面动态管控。”张曙光拿出街道维稳安保工作值班表,对记者说:“当然,不是我一个人在忙,这段时间,街道轮到值班的都是24小时备勤。”
确实,中心五楼的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里就忙得热火朝天。
陈天祎,指挥室工作人员。每天,她都需要将上传至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置和流转。2月1日至28日,平台已经流转处置了1527起事件。“过年期间,主要是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类的事件,例如高龄补贴、老年手机发放、共享单车停放以及春节过后道路垃圾等情况。”
“干劲比以前更足”
这段时间,陈天祎加大了登录“社会心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频率。“社会心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的一个模块,目前在全省属于首创。
2016年6月,拱墅区被确定为浙江省唯一的全国12个“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之一。为此,拱墅区研发了全国首套社会心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立起了服务、疏导、干预对象、群体数据的模型,搭建起心理问题“三色预警”体系。并且,拱墅区将心理服务干预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相结合,通过平台及时流转处置,第一时间跟进开展对重点人员的服务和疏导干预,落实矛盾纠纷、信访及突发事件中的心理援助。
“前不久,系统就预警了一个亮红灯的人员。”陈天祎点开其中一条信息告诉记者,“这个系统主要是通过网格员收集基础信息并输入信息库,通过系统的量表分析计算,对相关人员监测预警,进而开展专业疏导和干预,并建立长期追踪、自动调整体系。”
对于这一人员的信息,自上报以来,张曙光就时刻关注着处置进度。“对于相对复杂的情况,需要我们做强精准干预,通过‘个性化定制’对相关人员提早进行心理干预,将一些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消除在萌芽中。”
高科技的信息化平台、高力度的政府资源整合,让千头万绪的基层综治工作创新发展有了更大可能。 “以往,综治成员单位力量整合难、各级综治办上下协同难、涉稳处突综治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一直是基层综治工作的痛点。”张曙光坦言,“现在,虽然职能变多了,情况也越加复杂,但我们把创新想法去落实的干劲比以前更足!”
2017年,上塘街道开展了一整年的拆迁清零工作,老小区逐渐消逝,新社区拔地而起,2018年,如何做好拆迁人员的后续管理工作、如何加强新建小区的治理,都需要张曙光他们去一一思考、落实;这两天,钱江鞋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陆续开业了,大量的流动人员随即流入,如何让市场的经营户开开心心做好一年生意、让流动人员平平安安过好在上塘的每一天,张曙光他们也牵挂在心。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并且有一些马上要实施了。”张曙光笑着对记者说,“例如从3月份起,我们将开展心理服务进专业市场活动,让心理专家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记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