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微山湖畔弹响和谐之曲——江苏沛县创新“七联”维稳机制打造平安边界印象

“春节前大屯街道接边村居干部相互走访,通报情况,共同做好节前、两会稳定工作,这也是微山湖接边地区连续11年保持和谐稳定的秘诀。”3月23日,江苏徐州沛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长缨与记者娓娓道来平安边界的工作情况,“我们在探索接边地区平安稳定工作中,建立起联谊协作、上下联动、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信息联通、齐打联控的新‘七联’工作机制,为微山湖绘制了和谐美图,弹响和谐之曲。”

老“七联”机制钝化接边纷争

微山湖位于山东、江苏两省接边地区,涉及山东省济宁市的微山、鱼台、金乡等三县和我省徐州市的沛县、铜山、丰县等三县,微山湖边界纠纷有近150年的历史。其中沛县大屯街道的25个村居中,有12个村居与山东微山接壤,总面积23.5平方公里,总人口23700多人。过去,这12个村经常与微山县的沿湖村民发生湖田、湖产纠纷,多次发生群体性械斗,双方群众都有死伤。

为化解百年恩怨,自2000年以来,大屯街道主动工作,先后投资百万元,率先建成高标准的苏鲁微山湖接边地区大屯维稳中心,专门负责接边地区维稳的接待受理、信息传递、便民服务等工作。并根据当时工作状态,建立健全以矛盾纠纷联调、群体事件联处、治安工作联防、刑事犯罪联打、突出问题联治为主要内容的“七联”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将工作触角向下延伸,在村居建立维稳工作站,在村组里物色维稳信息员,并在重点要害部位建立3个农村警务室,形成了接边地区维稳工作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

摒弃旧恩怨共谋和谐发展

要实现湖区的长治久安,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沿湖村民的思想问题。沛县一方面化解旧怨,一方面转移沿湖村民的致富发展方向——把村民对湖田、湖产的注意力转移到发展个体工商业、高效规模农业和第三产业上来。

大屯街道近城靠矿,工业企业多,人流量大、物流量大,社会事业发展快,吸引了许多山东沿湖村民前来务工、经商。双方人员交流、经济互动、生活互助,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湖区提供了保障,也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安定团结的环境。

近十年以来,他们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活动,启动民资、集聚民力,在大屯村建设了1个水泥厂、6个水泥制品厂、3个裘皮工艺厂、1个热熔胶厂;在徐庄村建了1个塑料覆膜厂;在丰乐村建了2个新型墙体材料厂;在关庄、安庄、大菜、冯桥、小营、夏管屯、小屯等村相继建了塑编厂、纺织厂、柳条编织厂、服装加工厂、铸造厂、新型材料厂等工业企业,沿湖12个村的私营个体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他们还利用京杭大运河这一黄金水道,发展了10个船队,拥有驳船100多艘。沛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张正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群众的致富方向转移了,精力转移了,收入渠道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为打造和谐稳定的新湖区夯实了基础。”

沛县抓住前来打工的中青年群体,以他们的新思想、新思维去影响改变老一代的旧思想、旧观念,从而逐渐淡化旧怨意识。同时大力为沿湖双方村牵线搭桥,引导双方群众互通往来。

新“七联”机制实现“四无”目标

沛县县委县政府本着“资源共享、友好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又创新了新“七联”工作机制——联谊协作、上下联动、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信息联通、齐打联控,实现了接边地区无重大纠纷、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突发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的“四无”目标。

2013年7月,微山县高楼乡王某在沛县魏庙镇境内发生交通事故,致魏庙镇张氏死亡。双方当事人都担心事故处理不好,不少亲属前来现场助阵。因为涉及人数多,矛盾很易激化。为此,魏庙镇维稳中心立即启动联防联调预案,稳定双方情绪,说情说理说法,在民事赔偿部分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跟进刑事部分的进展情况。双方亲属在双方村镇干部的劝导下,矛盾得以及时化解。

目前,该县健全以县、镇接边地区维稳中心为枢纽,综治、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和各村接边维稳工作室网络体系。同时结合网格化工作,把接边地区沛县所属的41个行政村划分为216个网格,建立了联系通讯录,绘制区域防范图,规范涉边事件处置流程,统一挂牌上墙,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部门合作的良好局面。

针对地域相通,治安状况相近的特点,沛县与微山县、鱼台县于2017年2月出台《关于开展苏鲁微山湖接边地区维稳工作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营造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双方共排查出湖区矿区接边地区各类不稳定信息100多起,有42起分别送达给微山和鱼台相关部门。随着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展开,他们提高打击流窜犯罪实效,重点打击接边跨区域杀人、抢劫、抢夺、绑架、盗窃、贩毒等刑事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先后成功联合处置接边群体性事件3起,会同微山、鱼台公安机关联合开展打击“两抢”专项会战等治安整治专项活动,打掉犯罪团伙2个,铲除收销赃窝点3个,抓获流窜作案犯罪嫌疑人11人。(陈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