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专门“义诊”家务事,“白大夫”志愿服务团队了解一下!

来源标题:“白大夫”志愿团义诊“家务事”

“我们哥儿几个准备打官司!凭什么父母‘走了’,这房子就归老三?”  

王家兄妹,听说“白大夫”团队在首都图书馆“义诊”,专门从十里河来到首图,找“白大夫”评理。

“白大夫”可不是大夫,而是北京市二中院法官白松,50岁出头的她,审理医疗纠纷上千件,精通法律,又积累了大量医学常识,人称“白大夫”。

几年,一个念头在白松脑海中浮现——“治病不如防病,打官司也是一样,如果能到一线普法、化解纠纷,岂不是更好?”  

白松和审判团队,开始走进社区、医院、企业,进行法律“义诊”。来找“白大夫”的人越来越多,王家兄妹就是慕名而来。

向王家兄妹问明情况,白松说:“你们争的房产是公房,不存在法律上的继承问题。”白松找出相关规定,明确告知王家兄妹:公房不能继承,但根据承租房管理办法,近亲属可以继续承租公房,但具体哪些人有权利承租,需要根据是否是近亲属、是否共同居住、户口是否在承租房内、是否照顾原承租人等综合条件由房管部门决定。

“可能你们家老三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他能继续承租房屋,并不是真的继承了这个房子。”听了“白大夫”的话,王家兄妹的“气”消了。白松劝他们,“房子再值钱,也没有一家人的亲情值钱。”

“白法官真不错,几句话就把我们家的问题说清楚了。希望法官能多到我们身边,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普普法。”王家人感谢着“白大夫”。  

如今,“白大夫”志愿服务团队与“双报到”工作无缝对接,法官们为市民“义诊”的机会更多了。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办的一场向癌症患者献爱心大型志愿捐赠活动中,一群身着黄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咨询台、诊室、大厅……到处有“白大夫”志愿服务团队党员的身影。他们一会儿为群众散发法律宣传手册,一会儿耐心为患者解答法律问题……  

到紫芳园社区“报到”,“白大夫”志愿服务团队被居民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大家的问题像连珠炮:“我把房子给儿子算婚前财产吗?有没有什么风险?”“供暖不热,该怎么处理?”“邻居总在楼道里堆杂物,妨碍我出门,能不能告他?”……法官们发挥专业特长,为居民一一解惑答疑,在提供法律咨询同时,也不忘开展法律宣传,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

肿瘤医院、协和医院、北大六院等各大医院;北大、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首都图书馆、什刹海街道、劲松社区……“白大夫”志愿服务团队的身影活跃在越来越多的地方。

(记者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