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跨省业务“伸个头”就办好?看苏皖两省如何下好治安“一盘棋”

破解省界治安管理瓶颈 解决矛盾纠纷化解难题

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守护平安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分属两省的民警同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出现警情一起出警,日常一道巡逻队……这是记者在“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看到的情景。

  “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是由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博望分局丹阳派出所与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开展跨省警务协作过程中,催生的一种新型警务协作机制。

  在苏皖两省交界一个叫“小丹阳”地方,两市打破界限、消除壁垒,资源共享、协作联动,从分属两市的丹阳派出所抽调警力,在分属两市的丹阳社区省界线上组建“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立足打造平安省界,破解两省交界处治安管理瓶颈,解决矛盾纠纷难化解等问题。

  近日,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实地调研了“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对这一创新警务协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继续在案件办理、纠纷化解、巡逻安保、维护稳定、为民服务等领域相互取长补短,在省界警务合作领域探索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新途径、新模式。

  没有省界界线警务室

  循着“小丹阳”宁阳街上两面分别写着“安徽省、江苏省”的省界牌,“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就在不远处省界线上小丹阳商业广场一楼。看上去与别处的警务室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仔细一看,还是能够看出这个警务室的特别之处:民警公示栏上,民警都有省籍;社区民警办公室桌上电脑主机上,分别放置有马鞍山、南京的席卡,表明分属不同地方;调解室墙上悬挂的辖区图中间有一条弯曲的红色虚线,两侧蓝、黄两色区域表明所属不同省份……

  “需要查询江苏那边信息,我就会请对面桌子的江苏民警查一下,伸个头就能看到查询情况,减少很多环节。”马鞍山市丹阳派出所“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民警骆铭说,省有省界,工作也是按照规范操作,只是一个警务室的相互协作是没有界限的。

  马鞍山市丹阳派出所杨震宇是设立“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的亲历者。他说,在这段7公里的跨省区域,“小丹阳”一部分是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丹阳社区,一部分是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山水相连、街道相通,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口音让当地人不分彼此,“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则成为了这里最具特色的地理标志。然而,行政管辖的隔离和当地人经济生活的交融,会因属地管理而带来诸多困难,形成管辖掣肘、矛盾纠纷难化解、维稳安保阻碍大、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

  “苏皖丹阳社区的地名和居民口音极其相似,让人难以区分,加之省界呈扁平化相交,通信信号经常互通,因此经常出现苏皖公安110指挥中心接处警指令易混淆、派警错误的情况。”杨震宇说,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公安机关属地管辖原则,往往会越过“管辖边界”逃避打击,为公安机关查证违法犯罪带来极大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2016年年底,省界联防“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应运而生。以博望、江宁公安分局合作为主导,两地派出所之间具体对接警务工作,建立分局层面“手挽手”、派出所之间“点对点”的合作体系,实现基础工作、社区警务、治安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警务工作的有效对接。

  八项协作机制守平安

  “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设有服务大厅、调解室、社区民警办公室三大功能区,业务范围包括受理居住证业务,接受户口迁移、行业场所许可、消防安全等业务咨询,开展省界交界路面巡逻,调处矛盾纠纷,接受群众跨省求助业务等。

  杨震宇说,警务室准确定位,建立社区警务协作、案件侦办协作、巡逻工作协作机制和健全国保反邪反恐协作、信息资源共享协作、大型活动安保协作、重大矛盾纠纷协调协作制度、禁毒工作协作机制八项工作协作机制。“通过两省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社区群众的良性互动,还建立集巡逻防范、两实管理、行业场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矛盾纠纷调处、应急事件处置、特殊群体、单位管理等十二个项目的社区警务协作机制”。

  2017年6月15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世纪联华超市门口发生了一起聚众斗殴案件,接到报警后,警务室夜巡人员一分钟内赶赴现场,当场将尚未逃离现场的5名涉案人员控制。

  “和以往不同,一方面警方的行动速度特别快,不到一两分钟便到达现场。另一方面出动的巡防人员分属江苏和安徽两省警方,对涉及两省人员情况能够迅速掌握,及时处置。”当时的出警民警说,正常情况从110指派出警,再分别赶过去至少要四五分钟时间,有时涉案人员已人去楼空,现在能保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博望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方旭认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局面,两地公安机关树立“一盘棋”的协作理念,主动顺应动态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创造性地商榷制定了跨省区域警务协作八项机制,实行大情报、大联防、大治安、大网络,推进警务协作精细化发展,实现“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目标。

  “除了社区民警,警务室还有社区协管员、人民调解员、巡防队员,治安防控得到很大提升。”博望区丹阳镇政法委书记杭道进说,通过资源整合共享,建立以科技化巡逻与常规化巡逻相结合、车巡步巡与便衣巡逻相结合的多样化巡逻模式,加强对街面可疑人员、车辆盘查力度和处突能力,提升苏皖边界居民生活安全度。

  五联工作法服务实战

  “由于苏皖丹阳地区相互毗邻,犬齿交错,人员交流频繁,长期并大量存在横跨两省两社区,居住在苏、工作在皖或居住在皖、工作在苏,‘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现象普遍。”南京市丹阳派出所民警王海说,这里的流动人口管理有别于常规流动人口,既不能简单纳入常住人口管理,也有别于普通流动人口,放在警务室平台就可以解决了互为流动的概念。

  为更好的服务实战,“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对八项协作机制反复揉捏,形成了更贴近实战的联治、联排、联调、联勤、联创“五联”工作法。

  联治,就是以维护两地治安稳定为目标,建立集案件办理、巡逻防控、两实管理、行业场所管理等工作为主体的社会治理机制,加大“打、防、控、查”力度,杜绝苏皖交界街面发生重、特大恶性案。联排,及时发现和掌握两地国保、反邪、反恐基础性、源头性、动向性的不稳定因素及涉毒、涉毒、流窜侵财等案件线索,最大限度的维护省界社会政治稳定。联调,以两省公安、综治部门联合工作为基础,以“化小防大、资源整合、客观公正、异地优先”为原则,以“纠纷少、秩序好、边界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对涉及两地的重大矛盾纠纷,共同参与化解。联勤,以实现“见警多、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警务工作为目标,建立面向省界区域的同一支处警单元、巡逻队伍和勤务力量,打破界域壁垒,提升警务效能,实现接处警、巡逻防范及重大活动安保等勤务工作同速开展。联创,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通过多样化的交流学习,使两所公安工作共同提升,共创省界警务交流新模式。

  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投入使用以来,共处警168起,接受群众业务咨询146起,调处跨省矛盾纠纷5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