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的守岛人生 国旗赋予它“家”的颜色
开山岛因王继才有名!
开山岛因王继才有灵!
知道开山岛,是从媒体报道的王继才守岛事迹里。登上开山岛,缘于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联合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
早前已听说了开山岛的大致模样,临行前还是用手机搜了一下。“百度百科”的表述是这样的——
位于我国黄海前哨,岛上无人无电无淡水,野草丛生,海风呼啸,人迹罕至……面积0.013平方公里,人口2人。
荒蛮、孤僻、冷峻,王继才刚上岛时就是这番灰暗色调。
常住人口2人: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
自从夫妇俩在岛上定居后,荒芜的枯岛一点点地有了色彩、有了生机。
前20多年,岛上一直不通电,除了无边的大海,就是无尽的寂寞,谈不上什么工作环境,更谈不上什么生活条件,是什么让这对夫妇留下来守岛,且一守就是32年呢?
爱国情怀让他留下
国旗升起,岛就有了“家”的颜色
从连云港市区坐一小时大巴到灌云县燕尾港,再乘船向东12海里,一团黑黢黢的山影由远至近从海上漂过来,嶙峋礁石上一座白色的灯塔渐渐清晰。
“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被当地人称作“水牢”的开山岛,常常一刮台风十天半个月上不去或下不来。11月的天,微凉,晴朗,当天没有风浪,我们这个团队顺利登上了岛。
大家拾级而上,一只白毛小狗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似见到来人了有些新奇,又似未寻见主人有些落寞。王继才不在了,但这岛上每一级石阶,都有他的足迹。
王继才第一次上岛是1986年7月14日,县人武部同志送他来的。此前县人武部先后派出10多个民兵守岛,但没人愿长期值守。“这岛只有你能守得住!”老政委找王继才谈心,军令如山,他瞒着家人答应了。
白天升国旗,晚上收国旗。开山岛的夜晚黑沉沉的,没有第二人,多的是蚊虫、老鼠、蛇、癞蛤蟆,身材高大的王继才第一次因恐惧而睡不着。难捱的孤独让他生平第一次打开了酒、点上了烟,没人说话他就对着大海呼喊……就这样,捱了48天。
全村最后一个知道王继才去守岛的,是王仕花。“胡子拉碴,又黑又瘦,跟野人一样。”48天未见,一眼看到丈夫,王仕花满腔怒气顿时化为乌有,只有哭不完的心疼:“别人不守,咱也不守,回家吧!”
若说当初答应政委有些冲动,或碍于情面,这几十天的“鬼日子”熬下来,王继才算是吃过了开山岛的“苦”,可以打退堂鼓了。毕竟,此前守的最长的只有13天,他守了48天已经大大破纪录了。
可话一出口却变了:“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如果1939年有人守岛,鬼子就上不来。”这48天让王继才想明白一个道理:这个岛是海防前哨,必须有人值守!这是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是哨所民兵,就要守岛,我是共产党员,就要留下来!
“答应了,就要说话算数。”带着守诺如初的忠诚,这个当年仅26岁的耿直汉子决定留下来。“你回去吧,照顾好老人孩子!”
王仕花一个人回去了,几天后,她又回来了。“我来陪陪你吧!”这一陪就是32年。
有了助手,王继才升旗,王仕花敬礼。“出海的渔民老远看到国旗,就知道快到家了。”王继才开心地对妻子说。妻子来了,岛上有了家,国旗升起来了,开山岛便有了“家”的颜色。
两个人的升旗仪式,一样的庄严神圣。2014年,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的长篇通讯《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于夫妻俩来说,每一天几乎都是同一天,升旗、巡逻、瞭望,看航标、测风仪……
“没有人监督,为何要天天升旗?”面对郑晋鸣的疑问,王继才答得很认真:“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开山岛虽小,它是祖国的东门,必须插上国旗。”
岛上风大日照强,国旗容易褪色、破损。32年来,夫妻俩自费买了200多面国旗。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爱国。每一天,国旗都在开山岛上升起。
奉献精神让她也留下
一草一木,是守岛人生命的延续
“这是老王种的苦楝树,一斤多种子撒下去种到第三年才成活一棵。”王仕花向记者们介绍,石头缝里的土都是夫妻俩一点点背上来的。
不少媒体把王继才称作是“开山岛上的苦楝树”。如今,苦楝树已长大,个头早已超过只有一米五的王仕花,苦楝树的枝丫倔强而顽强地伸向天空,一如王继才的个性。
“这棵无花果树上有老王刻的字。”王仕花说这话时,面带温情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一起守岛的过去。“当时我们就是在树下用收音机听的奥运会开幕式。”记者走近看:“热烈庆祝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另一面还有“钓鱼岛是中国的”。
有了树木、花草,还有三只小狗、三只不打鸣的公鸡、几条净化雨水的泥鳅,多了生命的气息,开山岛渐渐有了灵气。
当初决定去陪丈夫守岛,王仕花是做出牺牲和奉献的。她辞掉了自己热爱的民办教师工作,将2岁的大女儿王苏托付给老人,因为岛上连口淡水都没有,实在不宜居。
“他说一定要守,我就决定陪他,把工作辞掉把家搬过来陪他。”朴素的王仕花从未对王继才说过“我爱你”,但她用32年的陪伴写出了最执着的爱。
一个为国守岛,一个为爱守家,家国情怀就是这对夫妇心头最重的念想、心底最深沉的爱。
奉献的不止是王继才、王仕花,还有家中的老人和孩子。32年来,升旗是雷打不动的仪式,508级台阶每天要走上一两遍,守岛日记也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可对于老人和孩子他们只能每天想,不能每天见。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他们只离岛过了5次,大女儿化了5次新娘妆都被泪水弄花,可还是没等到海那边的父亲,因为赶上台风无法下岛,儿子王志国是王继才自己接生的……
付出的人,不求回报。看到同村人富起来了,王继才一点不红眼,“蛇头”送上10万元求放行,赌徒给他9.3%的提成,开娱乐城的给他11%提成,都被他一一拒绝。而为了搭救落水渔民,王继才不顾自己摔伤的腿,冒着暴风急浪一次次伸出援手……
“全国时代楷模”“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面前,忠诚不褪色。“老王说组织上给了这么多荣誉,我们更要多做事、做好事。”王仕花说,这些证书都被珍藏在床底下箱子里。
大爱无痕“王继才精神”长存
斯人已去,开山岛上“灯塔”永不灭
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
2018年7月27日,守岛英雄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生命定格在58岁。
“老王去了?我不相信!”从2014年第一次采访王继才后,郑晋鸣每年都上岛看他。“本想着八一建军节上岛的,只差三天了,竟阴阳两隔。”专题报告会上,郑晋鸣几度哽咽。
“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营房门上这副对联,是2016年“五一”,开山岛上的第30个劳动节时,王继才专门找人写的。当年老母亲对他说:“儿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我心中,你尽忠就是尽孝,守海防就是尽大孝。”如今,王继才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海防事业,一朝上岛,一生卫国,尽忠职守,鞠躬尽瘁。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变成了一个人的,老王走了,谁来守岛,谁来升旗?
守岛自有后来人。王仕花提出继续守岛的愿望,组织上考虑到她年纪大、身体状况不好,作出了新的守岛安排,由王仕花担任哨所名誉所长,9名民兵3人一组,轮流上岛执勤一周。
“升旗!”“敬礼!”开山岛上,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
儿子王志国告诉记者,研究生毕业后本想去大公司,可父亲却让他去当兵。父亲把他送到部队,临走时嘱咐“先报国,再顾家”。就这样,王志国成了一名戍边武警战士。
王继才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什么财物。“父亲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精神上的。”王志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向王继才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守好自己心中的“开山岛”。斯人已去,“王继才”精神长存,开山岛上“灯塔”永不灭。□李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