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护佑老年人的生活“始终温暖有光”
天津西堤头镇地处北辰区最东端,辖区内10个自然村多以传统农业为主。其中,西堤头村、霍庄子村、姚庄子村、季庄子村、辛侯庄村为市级贫困村。多年来,西堤头司法所始终关注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或年老体衰,或体弱多病,或孤苦无助,或无人赡养。
虽然通过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地区老人养老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与城市相比,一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还是相对比较困乏。相比经济条件的薄弱,更值得引起注意的还有老人法治权益的保障。如何发挥基层司法所的工作质效,为辖区老人提供优质贴心的法治服务,始终成为萦绕在西堤头司法所一班人脑海中的头等大事。
司法所拓宽工作思路,延伸服务范围,着力为辖区老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他们的肯定与赞誉。
无家可归?有家难回!
“太谢谢啦,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赵老太(化名)攥着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有些坐不稳。谈及赵老太,还要从一个月前的一辆老人代步车说起……那段时间,司法所工作人员小孟总是看到大门口有辆老年代步车,一位大娘坐在上面埋头不语。
也许是有了难事?小孟把老太太搀进了屋里。这一搀,老太太的眼泪流了下来。原来,老人姓赵,是附近村里的人,30多岁就守了寡,好容易盼到儿子成家立业,可是儿媳妇不孝顺,生活非常不如意。不想儿子夹在中间难受,老人只好自己熬着,有家也不愿意回。
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小孟联系到村调解主任。原来赵老太的事情在村子里都是“公开”的秘密,虽然没有上升到虐待程度,但是冷言冷语不给好脸,确实是常有的事。为了糊口,赵老太每天都推着老年代步车,买一块钱的馒头当成一天干粮。
“我就跟你们唠唠,你们可别找她去,要不我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看到小孟等人要登门解决问题,赵老太一个劲地解释,生怕再出什么“乱子”。
为了解决赵老太的实际生活问题,司法所积极联系镇妇联、村调解、辖区派出所管片民警等力量,先找到了赵老太的儿子核实情况,又从儿媳的娘家打开“突破口”,进一步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工作水到渠成后,在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的参与下,工作小组采取大张旗鼓的方式正面接触赵老太的儿媳。在法律法规震慑下、在公平正义见证下,廓清了儿媳赡养老人的思想迷雾,为赵老太赢得了应有的权益,其再也不用担心有家难回。
调解员办案手记
开展好老人的法治保障工作,如果一味看到表面现象,就很难发现隐藏在背后的真相,也就无法为老人争取合理的生存条件。带着感情,带着真情,走进老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点滴,坐在炕头手挽手地诉说,才能在一次次地心灵交汇中找到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
妈妈,对不起!
周老太(化名)今年78岁,老伴早年去世,几个儿女的人生大事都是她一个人硬抗起来的。眼瞅着付出了一辈子,人到晚年能享点清福。可大儿子不争气,因盗窃进了两次监狱。好不容易盼了10年释放回家,又因为房产纠纷,兄弟间起了隔阂,连老娘的赡养都成了对峙条件。
原本司法所只是对周老太的儿子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但每次家访都能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异样。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动声色地开展摸排和调查工作。这个事必须管,不是因为涉及安置帮教对象的原因,而是关联到一个母亲的付出。人可以接连犯错,但如果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管不顾,这就是在挑战社会的公平公义的底线。
为了弄清兄弟之间的矛盾,司法所工作人员先后找到村委会、周老太其余4个女儿家、本族亲戚中间,期待将这10年牢狱间发生在这个家庭的“枝枝蔓蔓”串联起来,搞清楚问题的“根”。原来,大儿子始终对兄弟出售一处祖宅耿耿于怀,出狱后在大操大办自己婚礼的事情上也与姐妹产生了分歧,他埋怨她们没有给自己尽可能多的帮衬。
为了解开大儿子心里的“疙瘩”,工作人员一次次地将房屋买卖等细节还原给他看,并从法律的角度解读相关问题。对于自己姐妹的疑惑,司法所尽可能地将他们攒到一起,没有任何外人参与的情况下,推心置腹地将每一个矛盾剖析清楚。
特别是谈到在监狱的10年里,老母亲把女儿给的零花钱都积攒起来,到探监日的时候给大儿子送去。大儿子真的受到了触动,双手捂着脑袋低下了头。为了缓解家庭的现实纷争,小儿子主动放弃了老母亲居住房屋的继承权,同意由老大所有。
“妈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不该跟大家伙闹这出,更不该拿您撒气。”看到兄弟及姐妹对自己如此的仁义,大儿子低头认错。在司法所的见证下,周老太被接回了大儿子的住处,一家人的矛盾得以解决。
调解员办案手记
弥合家庭的纷争,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开展老人法治服务的根本。每个问题的沟通、每个争议的调解,真正让困恼老人赡养的难题得以分解、剖析、融化、解决。可能这样没有法律诉讼来的大张旗鼓、威严肃穆,但真正的细致帮扶却能溶解彼此心的隔阂,重拾往日的家庭温情。
父女终于见了面
服刑人员吴某,因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处无期徒刑,期间患肺癌被裁定暂予监外执行。要知道,他失手杀害了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妻子。
虽然多年来,吴某深深为自己的罪行忏悔,但他的女儿始终没有原谅他,现在他病重不治,吴某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看看女儿并期待得到她的原谅。
原本作为教育监管的职责,司法所负责好人员管理就行,但看到老吴如此真挚地期待,工作人员觉得有责任担当起弥合亲情裂痕的责任。为了弄清这起家庭惨剧的情况,司法所走访了当年的亲历者,同时也积极跟进老吴女儿的现实情况。
为了构建起两个人的联系,老吴小儿子的作用就非常重大,由于小儿子始终照顾着老吴,司法所工作人员便通过他接触到其大姐,从态度冷淡到默不作声,从三言两语到泣不成声,一点点的心理防线被攻破,一点点的亲情被累积,终于答应与父亲相认。
在司法所及村调解主任见证下,父女终于见了面,看到老吴脸上洋溢出满足的微笑,工作人员也都长舒了一口气。
调解员办案手记
细致点滴的工作往往是不经意间的锲而不舍,基层司法工作涵盖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与普通群众息息相关的法治事项。如果一味地寻求一区一隅的工作开展,不仅无法融进辖区的社情民情,也会使工作变得孤立单一。
西堤头司法所始终立足辖区实际,注重发挥镇妇联、综治、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共同效能,在各村居配合下,大力开展“送法上门”等老人法治活动,不仅为当事人争取了合法权益,更较好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爱老、敬老、崇老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