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措并举营造法治氛围 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
2019年,河北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着力做好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法治河北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推进大普法格局开展订制式普法
“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省直机关机构改革完成后,省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并印发了《省直各部门普法责任清单》,调整后的普法责任清单分为共性清单和个性清单两部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省直各部门普法工作职责,压实了部门普法责任。石家庄市“谁执法谁普法”考核评估试点工作形成经验,作为普法与依法治理优秀创新案例向全国普法办报送。
宪法法律学习宣传持续深化。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王东峰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宣传,省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部署了全民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为抓住领导干部这一普法工作中的“关键少数”,今年7月11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法宣办共同组织开展了全省第十一次干部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全省约3.7万名公职人员参加了考试,各地也组织了相应的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全省总参考人数突破80万人,达到了“学用结合”“以考促学”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为抓住青少年这个普法工作“重要群体”,全省开展了青少年宪法法律知识教育及考试,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身心特点,分别通过网络答题和现场考试进行,全省249万中小学生和近百万大中专院校学生参加了考试,50个学校、100名优秀教师获表彰。
为进一步营造学习宣传宪法的浓厚氛围,“12•4”国家宪法日前后,组织了全民网上宪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设置900个个人答题奖和若干优秀组织奖,引导广大群众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省人大常委会、省司法厅等部门联合组织了“宪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丰富了宪法学习宣传的形式。在全国第三届“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我省推荐的作品中,1部作品获得一等奖、2部作品获得三等奖、3部作品获得优秀奖,省司法厅获得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我省宪法学习宣传的成果。
用好传播阵地奏响普法强音
河北普法在主流媒体发出最强音。今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河北法治宣传教育接地气有实效》为题,刊登了我省普法宣传工作的典型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对我省普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示要求大力宣传河北普法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人民日报》刊发报道后,众多媒体广泛关注,效应叠加,凤凰网、光明网、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纷纷进行了转发。5月28日,《河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我省创新形式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报道了我省利用新媒体手段深化普法宣传工作的做法。5月29日,《法制日报》刊登专题报道,对我省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努力打造网络普法宣传矩阵、推动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升级促进普法宣传、通过法治引领在全省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浓厚氛围等系列典型经验和举措,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新媒体普法再创新辉煌。我省普法团队长期领跑今日头条号全国前20名影响力排行榜,持续打造河北普法新媒体品牌。在中央政法委首届“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中,我省“沧州普法”、邢台桥东区“清风普法”、沧州黄骅“黄骅司法”等20余个普法“网红大V”入选。“河北普法”今日头条矩阵被省委网信办评为十大最具影响力新媒体政务矩阵。普法抖音号、快手号等一批新形式的自媒体不断涌现,普法宣传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延伸普法触角强化法治文化引领
主题普法宣传延伸新触角。省委国安办、省法宣办对全省“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工作作出了周密安排,到农村、社区拍摄专题片,部署开展微信竞答活动,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全省“4•15”集中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浓厚氛围。“八一”建军节前后,省法宣办、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石家庄军事法院联合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送法到军营,续写鱼水情”活动,鼓励各级司法行政业务骨干走进部队为官兵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省司法厅、省军区、石家庄军事法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军地司法协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意见》,全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还将与驻地军队签署军地法律服务协议。沧州、保定、秦皇岛、张家口等市司法局积极联系驻地部队,以赠送法律书籍、律师以案释法讲授法治课、现场解答官兵涉法涉诉问题等形式,向广大官兵进行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要求,对我省第一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西柏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进行工作初评,加强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同时,面向全省征集申报第二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8个,经过筛选向全国报送李大钊纪念馆、耿长锁纪念馆、安平台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3个基地。其中,李大钊纪念馆获评第二批十七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之一。通过征集选报工作,引导各地各类法治宣传教育阵地进一步丰富完善法治元素,将突出、独特的法治宣传教育价值和法治文化内涵集中呈现,更好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找准目标方向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创建
扎实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规范化。以法治乡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基层法治创建。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对我省174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了实地复核,建议保留152个村(社区),撤销18个,注销4个,结果经公示后报司法部。
修订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按照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新要求,认真研究修订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印发《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和《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考核实施细则(试行)》,解决了基层创建中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的难题。以此标准和细则为参考,对新申报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重点村(社区)进行了创建督导和抽查,积极指导各地进行基层法治创建。
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我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不断创新和推动乡村法治建设,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不断提升我省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扎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