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冰花男孩”王福满,这个名字,在这个冬天点燃了舆论场。

 中国长安网记者 王蓉

   “冰花男孩”王福满,这个名字,在这个冬天点燃了舆论场。

  一个普通的云南鲁甸留守儿童小福满,在上学路上因头发结满冰霜而走红网络,被称为“冰花男孩”。

  他有两个愿望——“长大后希望当警察”、“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

  我们决定帮助他实现愿望。中国长安网携手北京时间,将小福满和姐姐小福美、爸爸王刚奎一家三口邀请到了北京。

  1月19日至21日,我作为记者,全程参与了王福满北京圆梦的行程。

  两个孩子的天真烂漫打动了我,网络上的一些质疑也困扰着我。

  今天终于有空,作为亲历者,我想把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分享给你们。

  孩子的心态远比我们想象得健康单纯

  北京圆梦之行,新鲜感始终充斥着两个孩子,他们兴奋得忘乎所以,似乎一直不会疲倦。

  三天的时间,有许许多多打动人心的故事。

  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尤其难忘——

  两个同龄的小姑娘,信心满满地蹲在桌边,撸起袖子,露出一小截胳膊,蓄势待发。

  “开始”一声令下。

  两只小胳膊握在一起,咬紧牙关,使劲想把对方按到桌上。

  持续了快一分钟,小福美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哈哈哈,她好厉害,居然比我力气都大。”小福美“咯咯咯”地笑起来。

  这是发生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一幕。两个“扳手腕”的女孩,一个是云南女孩王福美,一个是北京女孩王佳祎。她们是刚刚在路上偶遇的小伙伴。

  在小福满北京圆梦之行的其中一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参观完毕之后,他们在路上遇上了一个小女孩抱着两盒饼干追上来。

  “你们好,我叫王佳祎,我可不可以给他们送个礼物?”

  原来和小福满同龄的她一直关注福满,当在路上意外遇到福满姐弟后,赶紧买了两盒饼干当礼物送给他们。

  王佳祎邀福满和福美一起玩。三个人一会儿玩诗词接龙,一会儿又拍起了篮球,后来开始“扳手腕”。

  小佳祎和小福美扳完胜利了,轮到小福满发起挑战。

  佳祎看了一眼福满的手,“我不想和他扳”,她回头小声地跟我们说。

  我的心“咯噔”一下。

  正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小姑娘接着指着福满的手说:“他的手上有冻疮,我怕把他握疼了。”满脸的心疼。

  一下子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这是不掺一丝杂念、最真挚最纯澈的情感。

  我暗暗地惭愧,作为大人,我们总以成人世界的复杂心态去看待孩子,而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健康单纯。

  临别之际,三个人依依不舍地合影留念,约定一起长大,一起努力实现各自的理想。

  小福满的理想是来北京当一名警察,长大了报答在他小时候帮助过他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

  他的姐姐福美则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奶奶总是生病”。

  小佳祎的心愿则是,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是三个稚气未脱,未满10岁的孩子。

  而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大人们”都说了些什么?

  ——“这是在作秀!”

  ——“这是在消费孩子!”

  ——“不会解决实质问题!”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么不堪吗?

  王福满因为“冰花男孩”的称号火了。记者问他,“你喜欢冰花男孩这个名字吗?”

  小福满一字一顿地回答:“我喜欢‘冰花男孩’这个名字,这是大家给我的称号,但是我的名字是王福满。”

  谁能够替孩子感受?谁有资格认为自己手握真理,怀疑或批判一切?

  三天,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孩子越来越多的笑容。

  北京三天,小福满一家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到北京警察博物馆了解北京警察背后的历史故事、到特警大队体验特警训练项目、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感受警校生活……

  “我想象中的警察是专门抓小偷的,来了北京才知道他们每天还要训练,北京的警察很厉害。”

  提到回家以后的打算,小福满和小福美都信心满满,“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当警察;当医生。”

  “一定要把学习搞上来。”这就是孩子接下来唯一的打算。

  三天时间,我看着两个孩子从兴奋到激动、从激动到充满斗志。那一刻,觉得所有的误解和非议与为两个孩子种下“梦想的种子”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我们帮助一个人并不代表我们不帮助更多的人

  小福满来京圆梦,得到了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很多人为小福满能够圆梦由衷高兴,但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为什么偏偏是王福满?其他和他一样处在同样环境或者更恶劣环境的孩子,为什么他们的愿望就没人满足?

  我们的初衷很简单——让王福满小朋友圆梦。

  首先,这不是针对个体的捐款,这是帮助一个人实现小愿望,在他心里种下希望和信念的种子。此外,我们帮助一个人并不代表我们不帮助更多的人。因为一件事情不能普惠,就不去做,这是什么逻辑?

  力所能及,日行一善。

  我想起一个著名的小故事:一个小男孩把被海浪冲上沙滩的鱼一条一条扔进大海。鱼很多,小男孩的速度能帮助的小鱼很有限。旁人问他,这样有什么意义。他一边努力拣起小鱼扔进大海,一边说,“对这一条是有意义的……对这一条也是有意义的。”

  大家还记得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吗?

  1992年,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全国人都记住了,这个8岁的安徽女孩苏明娟,和这双清澈黑亮、充满渴望的眼睛。

  当她被发现之后,希望工程帮助了多少像她一样渴望读书的孩子!

  这26年来,她上了大学,进了银行上班,结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2017年12月15日,34岁的她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而有一个数字是,从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开始,直到1992年4月,两年半总计收到捐款1200万元。然而从1992年4月“大眼睛”的照片被确定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后,短短8个月,基金会收到的捐款就突破了亿元!

  这是目前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截至2016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29.5亿元,资助学生5,536,000名,援建希望小学19,388所。

  希望工程改变的只是苏明娟的命运吗?绝不是。改变的是553.6万中国孩子的命运!

  我们帮助一个个体树立梦想和信念,哪怕我们的行动很微小,不能辐射到所有的人,但对这个个体来说,就是意义。

  而聚沙成塔,积铢累寸,就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光明。

  当“双标”成为一些人的思维惯性

  前段时间还有一件事在网上刷屏。

  美国一个同样拥有警察梦的小男孩,面临着疾病的折磨。因为媒体的报道,警署找到了孩子,让孩子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蓝色制服,戴上警帽,坐进警车,网友集体叫好,赞美美国警察的人性化。

  现在,地点换到中国。

  小福满同样怀有警察梦,但受困于经济条件、地域限制。于是我们帮助他来北京圆梦,让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手摸到、亲身体验到,借此鼓励他,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之后,就有人开始质疑:你们这是在作秀!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双标”?

  还有人没有任何依据就算了一笔账,说地方政府为作秀,派了多少人陪同来京,一路行程花了多少钱,甚至质疑,“政府有什么权利挪用挥霍扶贫款?”

  此次活动,是由两家企业提供了支持,未曾花费地方政府一分钱,更遑论扶贫经费。

  我们曾几次问过他们是否要宣传——即便他们有宣传的想法我认为也是正常的,是双赢——而他们提出不具名,“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不愿意被认为是做广告”,让我们更心生敬意。

  还有人说,“冰花男孩”的出现是打了我国扶贫工作一个重重的耳光。

  真是如此吗?

  我查了一些数据:

  从2013年至今,中国共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这个数字超过法国人口的80%。

  四年来,全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贫困人口脱贫。

  四年多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61亿元,年均增长19.22%。

  中国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扶贫攻坚,金融部门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833亿元,帮助近800万贫困户成功脱贫。

  共有26500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了24600个村的近400万贫困人口。

  从2016年底开始,世界银行开始在广西、陕西等省份开展单省贷款扶贫项目,支持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开展合作、开发农业价值链等。

  此外,中国正在也将持续为共同推进国际减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国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