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政法机关依法服务“三个第一”
释放“法治红利”助力经济发展
□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
制图/高岳
法制网记者 刘子阳
法制网见习记者 张 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发展是根本,人才是支撑,创新是动力。多位政法干警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发展、人才、创新三者的关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进入新时代,政法机关、广大政法干警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三个第一”,释放出更多“法治红利”,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护航非公经济
“法官们细致走访和认真负责挽救了我们,现在难关已经过去了,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5亿元,企业又活了。”江苏省泰州某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凯深有感触地说。由于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该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法官在依法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决定审慎使用保全手段,让企业有了“喘息”的机会。
去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六访六助”司法护企专项行动,490名干警共走访869家企业,盘活“僵尸型企业”及有救助价值的企业32家,挽回经济损失2.13亿元,约2000人免于下岗或实现再就业,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隐患。
“走访工作打破了法律服务与企业经营之间的‘玻璃墙’。下一步,我们将建立‘一对一’定向服务机制,慎重采取资金冻结、固定资产查封等措施,大胆实施‘放水养鱼’的挽救策略,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泰州中院院长徐军说。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位受访者说,政法机关要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的理念,坚持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吃拿卡要”曾是非公企业最害怕、最头疼的事。非公企业怕什么、烦什么、要什么,检察机关就解决什么、做什么。
“武汉检察机关通过办案严肃惩治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等犯罪,促进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净化了非公企业融资环境。”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光骏介绍说,去年,武汉检察机关严肃查办非公经济领域的职务犯罪,立案侦查危害非公经济发展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22件129人,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1件29人。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法治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营商环境,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
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甘荣坤说:“我们将聚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重点解决服务不优、质效不高以及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集中力量做好规范市场秩序、产权保护、‘执行难’问题攻坚、重大经济犯罪专项打击、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
便利居留延揽中外人才
“西安市公安局主动上门服务,为我办理了户籍,落户高效、便捷。”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董治宝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簿。
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赵亚平介绍说,对于有意留在西安的优秀人才,公安局将主动对接、上门落户,为西安干事创业者做好保障,当好合格的“店小二”。
3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安机关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西安”的新举措,实现“零跑路”落户。3月23日,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8050人,突破此前最高纪录。对于办理落户西安的大学生,西安公安保证24小时内办结落户手续。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国2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新政延揽人才,给出“零门槛”“低门槛”落户等优待条件。沈阳、成都等规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可“零门槛”落户,武汉、南京等城市对人才落户仅有年龄限制。3月21日,北京市也参与到“人才争夺战”中,使得“战局”进一步升温。
除此之外,多个城市出台系列引进国(境)外人才的政策,放宽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证规定。
2018年春节刚过,北京中关村便出台20条涉及外籍人才的改革新政,允许外籍人才换发多次入境有效访问签证、允许取得永居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通过“直通车”申请永居等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曦介绍说:“这次突破性地将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家属纳入到‘直通车’的政策范围,为外籍人才子女来京入学提供便利,外籍人才子女可以到北京口岸签证机关办理学习签证,直接入境。”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获悉,2017年有662名外籍人士在北京提交永久居留申请,是2015年提交申请人数的3倍。
营造创新创业法治环境
“两高”工作报告指出,过去5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8.3万件;检察机关起诉制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万余人,是5年前的2.1倍。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第二庭庭长钱光文说,作为司法改革背景下设立的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忠诚履职,全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探索完善符合知识产权审判特点的审理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采用集中裁定受理、集中选定管理人、集中选定审计机构、集中公告“四集中”的方式,依法推进104件“僵尸企业”破产及强制清算案,开启具有广州特色的司法处置“僵尸企业”的绿色通道,成效显著。
“如何做好破产审判工作,服务和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每个破产法官面临的时代课题。要带着新的时代课题,着力于审判的每个案件,着眼于破产审判机制的构建,推动破产审判工作良性运行,发挥破产审判的制度价值和社会效益。”广州中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员额法官苏喜平说,广州中院将进一步推广绿色通道做法,助力广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检察公益诉讼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截至2018年1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办理环资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335件,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5.2万亩;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面积284余平方公里,督促1451余家违法企业进行整改。
“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志华告诉记者,今后,长寿区检察院将针对长江母亲河开展辖区河流水域保护专项活动,以公益诉讼的真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法制网北京4月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