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离散35载,骨肉终团圆

3.jpg

唐宾与家人紧紧相拥。

对于唐应刚夫妇来说,等待,漫长而煎熬。

10月21日,经过35年等待的唐应刚夫妇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两男孩同时被拐

1986年农历六月二十,勉县同沟寺镇同沟寺村的陈永庆慌张地跑到邻居张玉庆家中问道:“你们家于敏回家了吧?”自这一问后,两位母亲的心头就被丢失儿子这块大石头压了三十多年。

据陈永庆回忆,儿子唐宾和张玉庆的儿子于敏相约出去玩,中途她还看到两个孩子在信用社的大铁门附近玩耍。一眨眼的工夫,两个四岁的小孩就不见了。两家人寻遍周围各个角落,从隔壁村子某村民口中得知,有两个小孩被一个拿着西瓜的陌生男子带走了。两家人发动了所有的亲戚、邻居进行地毯式查找,并在火车站、汽车站进行蹲守,希望能找到丢失的孩子。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孩子依然毫无音信。

此后,陈永庆和丈夫唐应刚依旧执着地寻找,听到哪里有来历不明的孩子,夫妻俩便赶去看是不是自己的儿子。虽然几年后,唐、于两家都分别有了第二个儿子,但寻找始终坚持,时间不但没有磨灭丢失儿子在母亲心中的样子,反而愈发清晰。

夜深人静时,陈永庆常常从梦中惊醒,看着熟睡的老二,想起丢失的老大,整晚整晚默默流泪。唐宾丢失的阴影一直笼罩在陈永庆夫妇的心头。20世纪90年代,村里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了,但陈永庆一直在家照顾老二,生怕老大的悲剧再次发生。每次外出,陈永庆都紧紧抓住老二的手,一刻也不敢松开。

现代科技助力寻亲

唐宾、于敏被拐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一直未放弃寻找。限于20世纪80年代的条件,案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但几代汉中刑侦人赓续接力,一直将案件记在心头。2009年公安部建立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后,勉县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采集了唐宾和于敏父母的血样送检入库,经过近十年的比对,终于在2019年找到了于敏。公安机关穷尽措施,循线追踪,但一直没有唐宾的下落。

唐应刚、陈永庆夫妇记得2019年1月17日,于敏回家认亲时民警对他们说的话:“你们放心,不管多久、不管多大困难,我们绝不会放弃寻找,也一定全力帮助你们实现团圆。”

那一天,唐应刚夫妇看着邻居一家团聚,心里充满了羡慕,晚上回家看着大儿子的照片抱头痛哭。二儿子亮亮回忆道:“自从2019年于敏找到以后,父母经常自责,觉得是自己找孩子不够尽力,一起丢失的孩子人家的都找到了,我们的为什么还找不到?”陈永庆让老二将唐宾的照片翻拍在手机上,发给亲朋好友,请亲友外出打工时帮忙寻找。

离散家庭终团聚

2021年“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将唐宾被拐案列为重点攻坚案件。勉县公安局重新抽调精干警力,重启专案侦查。民警通过细致摸排、研判分析等大量工作,于10月初发现河南开封籍男子张某波疑似唐应刚夫妇被拐的孩子唐宾。专案民警连夜赶赴河南,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找到张某波后采集血样,经市局DNA检验比对,确定其就是唐宾。

10月19日,民警将唐宾已经找到即将回家的消息告诉唐应刚、陈永庆夫妇后,两人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10月21日下午,在唐应刚家中,亲友们脸上都挂着重逢的喜悦。唐应刚夫妇与儿子唐宾紧紧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记者 吕平 通讯员 纪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