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她”力量 温暖千万家——陕西省妇联推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妈妈你啥时候回来呀?我想你了……”1月1日,家住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佳南春苑社区6岁的安安(化名)使用社区妇联主席张丽丽的手机,与在外地务工的妈妈郑娟(化名)进行视频通话。
郑娟的丈夫多年前去世,家中就剩公公婆婆和孩子。“老人年龄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我隔三差五来她家照看下,也让娃和妈妈视频见见面。”张丽丽说。
定期看望慰问困境、留守妇女儿童,是每名基层妇联干部的日常工作,也是排查发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对困难妇女儿童的关爱帮扶,为他们送去温暖,让婚姻家庭的矛盾更少、妇女儿童的笑容更多,成为全体妇联人时时放心不下的要紧事。
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多亏了你们,让我女儿有着落了,之前真不知道该咋过呀……”“最近她按时吃药,精神好着呢,能和我一起摘花椒了。”当2名妇联干部来到汉中市南郑区某村居民春燕(化名)家进行回访时,春燕年迈的父母红着眼圈儿拉着干部的手不住地道谢。春燕曾因疾病走失,被找到后,丈夫杨某以其失联多年为由,拒绝承认夫妻关系存续,也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村、镇妇联干部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过程中了解情况后,履行发现报告职责,积极参与矛盾化解,协助春燕申领了残疾证和低保等补贴。经南郑区妇联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组成婚调工作小组多次入户普法和现场调解,杨某最终认可夫妻关系,并与春燕的父母协商一致,由其父母监护照顾春燕,杨某支付一定费用以保证其日常开支。
在107个县(区)婚调委建设及备案全覆盖的基础上,全省427个婚调组织入驻派出所或警务室、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婚姻登记机关、矛盾调解中心等。村(社区)建立婚调室3775个,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省各级维权服务中心和妇联组织共接待来电、来信、来访、网络等各类咨询投诉以及排查化解婚姻(婚恋)矛盾纠纷8609件次。
联合多方倾力帮扶
“低保好了,娃们上学也不愁了,工作离得近,以后都是好日子了。”面对节前上门慰问的紫阳县妇联三级主任科员邓兴翠,遭受过家庭暴力重创的王梅(化名)搂着2个年幼的儿女,闪着泪光的眼里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年前,王梅因家庭琐事被丈夫张某殴打,导致重伤二级,紫阳县妇联联合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启动刑事案件被害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通过上门听证和座谈的方式,协调民政、教育、卫生、乡村振兴、团县委等十余个有关职能部门及基层党委政府开展综合帮扶,帮助王梅走出被家暴的噩梦,过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幸福生活。
在与各级检察机关全面做好司法救助工作的基础上,陕西妇联推动健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合作机制,认真梳理各部门各系统适用于困难妇女儿童的救助、救济政策,积极探索心理疏导、民政保障、教育资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多元化综合帮扶途径,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妇女儿童制定创伤修复、心理援助、社会融入、生活帮助、技能培训等多个阶段的援助方案,将一次性的紧急救助提升为立足妇女儿童个人长期发展的关爱帮扶。
普法宣传深入人心
“看咱村口就能听讲座,还有免费的法律咨询,你有啥要问的?我替你问去!”2024年4月11日,岚皋县宏大村的张大姐喜气洋洋地举起手机,和在外地务工的亲友视频连线,展示身后全国“巾帼普法乡村行”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活动现场。
2024年陕西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三秦妇女学法律 家庭平安促和谐”“建设法治陕西·巾帼在行动”“法律明白人”等普法宣讲活动13910场次,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86万人次,线上直播惠及人数近千万,让与妇女儿童权益息息相关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暴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更接地气、深入人心,推动形成依法维权的社会风尚,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妇联共同努力的方向。陕西妇联深入推进“三秦巾帼维权关爱行动”,积极推动源头维权,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实施关爱救助帮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加强对低收入、老龄、残疾等困难妇女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持续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平安陕西发挥积极作用。 (梅旭 通讯员 李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