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公安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给重点项目配备“护航警官”……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咱们化工企业安全可不能马虎,消防设施要定期检查,危化品储存要严格规范,工地水电气热要素一定确保安全……”8月22日,榆林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清水工业园派出所负责人常帅带队在园区排查企业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提出整改建议,及时帮企业消除隐患,全力堵塞安全漏洞。

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工业园集聚了众多煤化工企业,工业产值逾千亿元。为护航园区安全稳定运行,经开分局依托智慧园区应急指挥平台,构建“人防+技防+智防”立体化防控体系,利用“无人机+视频”动态巡检,实时监测异常情况,联动地面警力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针对园区内在建项目多、务工人员多的实际情况,清水工业园派出所在辖区大型企业均设立警务工作站。“我们采取‘五联’工作法,即信息联采掌握动态、矛盾联调化解纠纷、隐患联治消除风险、治安联防筑牢防线、服务联送优化环境,真正做到警力跟着项目走、警务围着项目转,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常帅说。

平安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榆林公安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完善警企联系机制,为重点项目配备“护航警官”,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设立警务室或警务工作队;坚持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精准掌握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高效回应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方面诉求,多措并举做好安商护企工作。

“临时工今天来明天走,外包队伍换了一茬又一茬,厂区里生面孔比熟人多……”当前,在大型企业生产和重大项目施工中,普遍存在流动人员“杂、乱、生、难”的安全管理难题。今年以来,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马扎梁派出所创新研发了“入厂实名登记备案系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作为投资规模超200亿元的重点工程,吸引了全国100余家单位参与建设。“入厂实名登记备案系统”将施工人员细分为临时、短期、长期三类,并与企业人脸识别、车辆门禁系统联动,为每名工人生成限时限点的电子入场凭证,实现动态管控、精准管理。

“过去部分企业为赶工期,存在‘先用工后登记’现象,用工管理效率低、漏洞多。现在企业只需提前一天扫码填报用工信息,派出所就可以根据人员信息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户籍服务。”马扎梁派出所中煤警务站辅警余泽田说。

“每天进厂施工人员信息一目了然,安全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这套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园区智能化安全管理的样板。”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员张亮说。

目前,榆林市设立工业园区警务室、警企服务站20个,全市328名“护航警官”结对帮扶450余家企业,累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诉求1700余件,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