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在秦巴山水间绘出“平安画卷”

(通讯员 王瑾)秦巴山水,石泉十美。

在玉带般的汉江之畔,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千多年前,这里有一片诗意的红石,石隙之间,冒出了清冽甘醇的清泉,这座古城池,因此取名石泉。

石泉,因泉而得名,因山而厚重,因水而灵秀,堪称锦绣陕南的秦巴水乡,也是18万石泉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平安是人民之盼、幸福之基。担起守护一方平安的重任,既是顺应群众期盼,更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陕西省石泉县县委书记李启全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了解,该县坚持以民意为引领,探索建立“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群众投诉举报”县镇两级党委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让民意民愿成为综治平安建设的风向标,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社会环境。

石泉县县镇两级党委书记“民情三本账”有这样一份成绩单:截至今年3月20日,受理群众利益诉求、投诉举报、意见建议1420件,办结1406件,办结率达到99%,其中3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占25.3%,4个至7个工作日办结的占51.6%,回访率达到100%,群众整体满意率达到99%以上。 

民情“三本账”让群众诉求落地有声

“感谢县领导为我们农民工做主,装饰公司老板已经把工钱给我清了,这下家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了!”在安康市石泉县采访时,该县后柳镇金齐村村民付国山满怀感激地说。

付国山告诉记者,他平日靠做小工养家糊口。2015年9月,他曾在池河镇政务中心装修施工中粉刷墙壁。工程结束后,老板一直未支付工钱,面对付国山的讨要,老板一推再推,最后避而不见无法联系。万般无奈之下,他向县委书记公开信箱写了一封求助信。

付国山的问题,被转发到石泉县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领导小组办公室,被纳入县委书记“群众投诉举报”台账,县联系办按照县委书记的批办意见,将此事直接交给了池河镇党委协调处理。最终,这笔拖欠了近两年的农民工工资,7天内就彻底了结。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平安石泉”建设,石泉县委把民情“三本账”纳入综治工作范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主任的办公室,直接向县委书记负责,统筹做好县委书记民情“三本账”的建账和管理工作。各镇党委在综治办设立镇党委书记民情“三本账”日常管理机构,办理辖区群众意见建议、利益诉求及投诉举报。通过无缝对接和上下联动,确保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群众投诉举报不漏一件、不缺一环,实现有“账”必建、有难必解、有求必应。
“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单位及其责任人,实施责任倒查,情节严重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不能评优评先。”石泉县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运前说。

精准发力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

在石泉县城关镇珍珠河村,张某与其堂弟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说起这俩兄弟,村里人没有不摇头的。

张某家房后的排水沟窄小,造成排水不畅,每到雨季,就有房屋安全之忧,可房檐滴水之外的坡地是堂弟家的,且有滑坡隐患。张某为扩大排水沟,与堂弟多次发生纠纷,甚至肢体冲突,派出所曾两次出警,多次调解无果。

了解这一情况,县民情联络员把此事作为履职第一要情上报。县委书记指示交办后,镇综治办牵头,派出所、村干部参与,实地查勘、现场调解。最终,张某和其堂弟达成协议,原先肢体冲突看了病的得到赔偿,并当场支付。张某按房檐滴水向外延伸30公分砌上40公分挡坎,再在挡坎外修条排水沟。两家过去的恩怨得到化解,房后排水有了保障,滑坡点也得到了治理和防范。

“基层群众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挂在领导心头的重点工作。”该县相关负责人说,民情“三本账”架起了干群密切联系的桥梁,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为追赶超越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针对群众反映的社会治安防控、农村道路安全等问题,该县结合民情“三本账”制度,先后健全完善了治安动态管控机制,投资2100万元全面升级改造“天眼工程”,整改隐患2876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5.3%。各镇办组建了专职治安巡逻队12支440人,发展“红袖章”志愿者3000余人,实行网格化治安巡查,确保苗头隐患早发现,矛盾问题早解决。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工地及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示范镇”、“平安校园”、“平安村(社区)”等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社区治理“五大机制”,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一系列社会治理方式,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多方联动撑起平安建设一片天

G210国道石泉县过境段改线工程是一项重点工程,改线工程从丝银坝改线到饶峰河南面依山而行,将给县城扩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前不久,城关镇杨柳社区部分群众因G210国道改线工程房屋征迁补偿问题到县信访接待中心、县联系办上访,县联系办以民情“三本账”方式将此事交办城关镇,督促其尽快解决。通过城关镇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及时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改线工程的顺利推进。

“民情‘三本账’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能够使问题精准、导向精准、对策精准、责任精准,促使综治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主动作为、敢于创新,成为撬动各镇办、各部门参与社会共治的‘新杠杆’。”石泉县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该县还进一步规范社情民意收集、报批、督办运行机制,实行定期通报、定期回访制度,对回访中群众不满意的事项,移交县委督查室专项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群众都满意”。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在陕西省综治办开展的公众满意率(度)测评中,石泉县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石泉群众用这一方式为当地平安建设“点赞”。

石泉县县委书记李启全说,民情“三本账”反映的是民情,汇集的是民意,解决的是群众最关心的难题,用问题倒逼创新、问责倒逼落实、目标倒逼责任,紧紧抓住了平安建设的“牛鼻子”,为社会治理创新增加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成为推动石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大利器,撑起了平安建设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