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一个西部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

“凤县的这个化解中心,给我们外地人解决了大问题。”牛某诚恳地说。2018年6月23日晚,牛某的儿子与同伴看完喷泉表演返回酒店,在翻越2米多高护栏时意外坠落死亡。次日,死者家属20余人赶到酒店,要求赔偿。陕西凤县立即启动“236”机制,历时11天,促使死者家属与涉事单位达成人道救助协议,妥善化解了这起意外死亡赔偿纠纷。

凤县“236”机制是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以“搭建两个平台,突出三调联动,落实六大保障”为抓手,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蹚出的“诉访对接、三调联动、多元协作”的矛盾纠纷解决新路。

这是凤县加强社会治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精神,开展具体工作取得的有关成果之一。

凤县县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郝玉柱说,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地广人稀,群众办事不便、矿业纠纷及危化品运输事故多发,他们为此探索形成了以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为依托,以凤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36”机制为支撑,以社区微治理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解纷“只进一扇门”

“只需跑一地、只进一扇门。”凤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刘勇称,凤县“236”机制按照“一厅式办公”、一站式解决纠纷原则,整合司法、信访、调解等力量成立了陕西省首家矛盾纠纷化解专门机构——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主要履行分类交办、集中化解、督查督办、司法确认、登记立案等职能,法院、司法局、信访局各派一名副职领导常驻中心牵头协调纠纷化解工作。

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于2015年9月24日正式挂牌,按照“县委领导、政府负责,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原则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统筹党群、人大、政府、政协及政法力量,对重大事项、疑难问题统一指挥,果断处置,推动案结事了。

刘勇说,凤县成立法学会后,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化解中心工作,对全县调解员培训、指导。目前,该中心已建立周研判、月例会、以奖代补等20余项制度,将案件调解的成效纳入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这个中心工作成效如何?凤县信访局副局长关亚红说,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设立后,该局接到的信访案件数量显著下降,一大批长期积压的疑难案件得到很好处理。

2020年10月21日上午,20余人聚集到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原来1个多月前,凤县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双方就赔偿未达成一致意见。化解中心及时指派调解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王建荣主持调解,并安排化解中心心理咨询师霍红梅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经过多次讲法析理和反复做思想工作,当天下午5时,双方达成协议,化解中心组织协调当事人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第二天,家属顺利拿到首期赔偿款。1天时间成功调处纠纷,让涉事双方颇为感慨。

“2019年,我们启动‘236’机制深化工作,建成了凤县交通事故处理中心。该中心提供交通事故认定处理、法律服务、第三方鉴定、司法裁判、保险快速理赔、人民调解‘一站式’服务,联动高效处理各类交通事故。”凤县法院政治部主任白晓军说,该平台的建成运行,直击凤县秦岭山区交通事故多、处置难的“病灶”,凸显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优势。

自运行以来,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已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7件,调解成功2318件,成功率达到46.3%;及时化解了宝坪高速公路400余名农民工集体讨要2750余万元工资等重特大案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以来,凤县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4月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信访工作“三无”县;2019年,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9.89%、平安建设知晓率达99.11%。

“6995”平安互助入户工程将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

如果说凤县“236”机制减轻了当事群众诉累,有效实现了定纷止争,那么“6995”平安互助入户工程则将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落到实处。

据凤县县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焦海君介绍,凤县山大沟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近年来,该县山区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儿童,且独居老人多。一旦发生意外,拨打110求助面临山高路远、警方不熟地形、警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凤县政法委于2017年启动了“6995”平安互助入户工程。

什么是“6995”平安互助入户工程?郝玉柱说,通过移动手机网络对村民进行组网(基于惠农网组网),建立起以20至30户村民、村民小组(自然村)、行政村为单元的三级信息服务网格。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网内有人拨打“6995”号码时,同组其余人员可同时接听,村组干部、治安中心户长同时获得信息,可以及时协调救助、给予帮扶。

“它形成了城乡联防到户、技防到人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格局。2020年,凤县又推出了‘6995’微信升级版,网内群众只要在‘6995’微信公众号发出呼救信息,村里的党员干部群、治安联防群、亲戚朋友群就会自动收到求救信息。”郝玉柱说。

“6995”平安互助入户工程,打通了凤县传统的社会治理城乡二元结构,让山区群众以邻里互助组网的形式参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来。目前,凤县共建成519个平安互助小组,14440户移动用户加入,仅2018年,该平台就接受并妥善处置群众求助253次。

小网格织牢“平安网”

近年来,凤县以“三网三包三促进”(建立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实行县级领导包片、职能部门包责、成员单位包点机制;促进城乡环境更优美、促进城市管理更有序、促进社会和谐更文明)为目标,在全县城乡开展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形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大网格。

2017年4月,凤县又开始筹建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并在1年后正式运行。“它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县城居民小区防控作战指挥中心。”刘勇说,该平台设有1个县级监督指挥中心,网络终端连接凤县29个部门和单位,将该县城区划分为12个责任网格,并与宝鸡市12345市民热线联通,实现了“群众一键呼叫、一地投诉,多部门快速反馈机制”。

据郝玉柱介绍,凤县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目前主要负责处理城区涉及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七大类的投诉、接访工作,并于今年试点在县内部分景区开通涉旅游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未来运行成熟时,将在全县各行业领域推开。

据了解,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凤县县委政法委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针对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等实际,还积极探索“党建+治理”工作模式,推行闪亮小红星、吹响小哨子、编织小网格、开展小活动、幸福小家庭的“五小”社区“微治理”工作法,破解城镇社区治理难题。

“编织‘小网格’,凝结基层治理‘大智慧’。”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褚宸舸认为,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关口前移,既注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又不断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打造了政法领域改革的新亮点,是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

(凤县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