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搭建雁塔“智慧交通”平台
近一个月来,走在西安市雁塔区,你发现道路交通有哪些不同了吗?
4月14日,记者在雁塔区小寨十字发现交通设施悄然变化,可变车道、空中诱导指示牌、红白相间的斑马线、绿色的慢行道等一一映入眼帘……
小寨十字拥堵大幅缓解
作为西安市热度最高的经济圈,小寨商圈日均人流量50万人次,每小时通过小寨十字的机动车大约有1万辆。
为全面做好十四运交通优化提升,西安市雁塔区委书记王斌提出:“重点打造小寨核心区域地标,全面提升雁塔城市形象。”立足这一目标,雁塔区委、区政府与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深化协作,依托雁塔区交委会、交安委等议事机构,组织交警、交通、城管、住建等部门密切联动,利用大数据、交通流量监测等方法开展堵点实时调研分析,以创新引领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搭建“智慧交通路径诱导系统”平台,打造“智慧高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小寨十字北侧掉头、左转、左转直行流量非常不均衡。尤其是掉头车辆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高峰期车辆扎堆很容易造成拥堵,平峰期掉头车道利用率不高,影响通行效率。”交警雁塔大队小寨中队教导员贺向伟说。
今年2月份,小寨十字的每个路口都增加了一面新设置的智能网联自发光交通信号指示牌,上面分别用红、黄、绿3种颜色醒目标示着4个方向的车流量大小,路过的司机可根据实时路况提前选择分流——红色表示拥堵、黄色表示缓行、绿色表示畅通,让驾驶员提前知道下游路口的交通拥堵情况,给出行者提供精准的实时感知。
雁塔区交通局综合科科长李强告诉记者:“智能网联自发光交通信号指示牌的投入使用,在陕西省尚属首例。它利用互联网实时连接高德地图云端交通流量大数据,数据更新更快也更加准确,有效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以达到优化城区路网通行效率的目的。并且采取主动发光显示面板,克服了传统反光式交通标志对车辆灯光的依赖,解决了雨雾等低能见度环境和夜间视认不清、视认距离过短等问题,使驾驶人能够全天候一目了然获取道路交通标志信息内容。”
这里除设置了智能网联自发光交通信号指示牌外,还在十字北口设置了2个可变车道,可依据车流需求实时变换,结合小寨商圈人车流量的实际情况,确保小寨十字周边交通管理组织效能。
4月14日,记者在小寨十字由北向南亲身体验了一下。接近十字路口50米处,有一个电子化的可变信号指示牌,上面第一车道为掉头车道,而第二、三车道明确写着可变车道,信号也会随着车流量的大小进行调节,当掉头车、左转流量过大时,两个可变车道变为掉头车道和左转车道,掉头和左转车辆基本在一个灯时内即可通过。
“除了上述两个智能化指示牌,我们还突出了‘绿色低碳’理念,铺设了彩色、防滑、醒目的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并将传统的热熔交通标线替换为国际流行的双组份结构型标线,具有耐磨性强、夜间反光效果好等特点,保障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路权和交通安全。目前已施划双组份甩涂标线500平方米,彩色斑马线700平方米,绿化非机动车道彩色路面5000平方米,更换金色防撞护栏1500米,下一步还将在全区继续推广。”雁塔区交通局局长杨文鹏说。
智能红绿灯保障学生出行
“作为家长体会最深的就是,学校门口安装红绿灯速度特别快。第一天给学校反映门口接送孩子安全问题,隔两天就装好了红绿灯,工作效率特别高,接送孩子安全有了保障,我们家长很欣慰也很放心。”在雁塔区第一学校门口,学生家长刘女士说。
4月2日,根据群众反映,针对位于城南客运站旁的雁塔区第一学校离公交场站近、车流量大的现状,西安市交通局全盘调度,调整公交线路,拟将学校南侧公交站点迁移至公交调度站门口北侧,车辆出站后直接右转,能够有效避免公交车与家长、学生的交叉混行,确保行人安全,并为学生上学放学方便延伸1至2条公交线路至城南枢纽站。
记者在学校门口发现,校门前新安装了智能过街行人信号灯,能够自动识别过街行人,根据过街行人流量,自动调节行人过街时长和红绿灯周期。无行人时,南北绿灯最大率120秒,东西行人绿灯最小率15秒;有三人以上(含三人)过街需求时,南北绿灯最大率60秒,东西行人绿灯最小率25秒,让孩子和家长行走更安全更通畅。
而在学校对面的公交场站大门南侧,雁塔区交委办还施划彩色公交专用车位,对学校周边公交站点路面施划红色彩砂,引导公交车辆规范停靠;分别在学校南北两侧道路设置减速提示牌、车辆减速带,控制过往车辆车速。
“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协调解决交大一附院周围拥堵及停车难问题。小寨十字和雁塔区第一学校的改变仅仅是雁塔区交通改善的第一步,重点路段都将一一纳入交通优化提升范围内。”杨文鹏说。
(记者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