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用法更便利——西安市碑林区打造“10分钟法律服务圈”纪实
8月26日是第41个全国律师咨询日。西安市碑林区司法局组织各律所在全区的98个社区进行法治宣传活动。该局创建的“10分钟法律服务圈”受到辖区群众的称赞。
近年来,碑林区着力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逐步建成具有碑林特色的“全域覆盖、功能齐全、智能高效、特色鲜明”的“10分钟法律服务圈”,显著提升了法律服务效能。“10分钟法律服务圈”,是碑林区司法局通过运用智慧司法平台系统,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对98个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造业务精、职能强、服务快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追求只要10分钟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的效果,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2020年12月30日,几个农民工兄弟火急火燎地前来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援助。由于上游发包方未给承包人及时结算,承包人无法按时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导致19名农民工中大部分外地工人无法拿到工资,影响返乡过年,心中焦虑万分,特来寻求帮助。
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媛高度重视此案,指派三名法律援助律师迅速帮助19名农民工撰写法律文书,并帮助他们在网上进行立案。法律援助律师与承包人、上游发包方、陕西省总商会民商事调解工作站调解员等人数次开会,协商解决方案。2021年2月5日上午,农民工工资集中支付现场会召开,19名农民工在过年前拿回了14万元工资。
这是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为群众分忧解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困难群体撑起了“保护伞”: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在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8个区级相关部门、10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共计26个,在全区98个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点;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站阵地建设,加强碑林区法院、公安碑林分局看守所、碑林区人民检察院及交警碑林大队四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软硬件建设,安排8名值班律师在工作站轮流值班,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65岁以上的老年人、涉及家暴离婚的妇女、军人军属等前来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的,一律免予经济困难审查,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充分发挥智慧法援平台系统的作用,群众通过平台系统即可在线进行咨询、解答、申请法律援助等事项,一次性完成……
“我们法援中心不仅要融入‘10分钟法律服务圈’,零距离普惠大众,还要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法援工作,让更多的人沐浴在法律援助的阳光之下!”李媛说。
“感谢咱调委会,感谢调解员的帮助,没有你们的辛苦付出,我们也拿不回属于自己的报酬。”春风拂来,案结事了,3月底,在碑林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杨某等4名女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纠纷达成谅解,签订了调解协议,并在调解员的监督下当场履约完毕。4名女职工终于露出了笑容。
碑林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碑林区司法局和碑林区人社局共同发起设立的以调解劳动争议为主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是碑林区众多调委会中的一个。今年以来,碑林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508件,调处矛盾纠纷1489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7%。
像这样的事例在碑林区还有很多。该区选派37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法律顾问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免费担任法律顾问,为代表、委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提升代表委员提案议案质量;社区法律顾问加入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服务团,为辖区6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180余条,完善规章制度70余项,协助企业化解矛盾50余起,出具体检报告60余份……
现在,碑林区在98个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又建立了98个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功能齐加强,为打造“10分钟法律服务圈”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
(雷孟轲 沈琳 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