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幸福涌心田——西咸新区推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侧记
“祝家人和睦相处身体健康。”“祝自己越来越受欢迎。”“祝你考上一个好大学。”……一张张贴在墙上的小纸条、一句句肺腑之言,如灿烂的阳光一般让人温暖。“西咸新区坚持从源头探索疏导化解群众心理问题的新路径,构建了新区、新城、镇(街)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帮助辖区群众重新树立自信的心态,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希望。”11月5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创伤研究员、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杨小婷说。
近年来,西咸新区不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运用心理科学技术手段助力平安西咸建设。西咸新区发挥心理科学在信访维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心理问题预防管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联合中国心理学会搭建了示范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共享平台——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该中心以加强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阵地建设为载体,以研究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内容,主动预防和解决个体、群体与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截至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西咸新区及各新城实现覆盖,各新城心理服务站在各镇(街)、社区、学校等处广泛开展基础心理服务工作。沣东新城引入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已形成心防、人防、物防、技防“四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健康服务体系。
今年截至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已开展服务1453人次,针对重点人群举办心理提升方面主题课程7场。70岁的王老太是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运行以来,享受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因心理问题,王老太与儿媳、邻居的关系曾经一度十分紧张。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专家与王老太进行了悉心交流后,王老太与儿媳、邻居的关系融洽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比从前多了许多。
高中生小李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力,一度变得敏感急躁,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产生了厌学思想。8月初,小李的父母带着小李来到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在咨询过程中,心理专家仔细了解了小李一家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修复治疗方案,即确定一个时间段,通过父母和孩子相互关注,发现并肯定对方优点,再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承认个人的弱点、学会包容。一个月后,小李的爸爸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小李的妈妈更加关心小李了,小李的朋友圈扩大了、学习也积极主动了。
一年来,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以“心理科学助力社会治理,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发展”为理念,把社会治理服务延伸到新区的各个领域。自今年7月起,中心将“心理科学赋能信访创新”作为特色服务之一,通过总结研究实践,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信访工作的系统心理服务方案,对上访人员开展情绪疏导服务,让上访人员能平静地表达诉求,从而使得信访工作人员能更准确地提供帮助。
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自建成以来,每天都会吸引附近小学生前来参观体验。中心以儿童成长发展需求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体验心理学魅力、开展儿童“心”启航等系列活动,呵护儿童身心健康、启迪儿童成长发展,实现通过孩子带动家庭,以家庭培育社会,从而助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为进一步开创平安稳定的发展新格局,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积极培养人才队伍,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的心理人才队伍和组建的“阳光行”志愿者队伍,把基础心理服务延伸到各镇(街)、社区、学校,助力社会综合治理现代化发展。
(记者 董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