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柞水县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事关生态环境大局。近年来,柞水县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全方位助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延伸职能触角,用司法实践守护绿水青山。
“柞水县法院法官干警经常来村里开展普法宣讲,村民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农特产品销售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不懂就问,慢慢开始懂法守法,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7月底,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正森接受采访时说。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是传统的山区农业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900余亩,因“山上有金、地上有米”而得名。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2017年全村整体脱贫。如今,通过创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木耳产业发展模式,使木耳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让木耳等特色产业得到更好发展,柞水县法院法官干警会不定期到村子里,进农户、进大棚、进村委会,就村民木耳种植、电商平台销售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就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宣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广场,秦岭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柞水县法院以“争当秦岭卫士”活动为契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开展环保、普法类志愿者活动累计20余次,人均服务时长40余小时,并前往柞水县石瓮社区黄土梁义务植树累计500余株。该院联合牛背梁生态公司党支部深入牛背梁开展主题党日系列活动,讲党课的同时开展环保宣传,为辖区干部群众和游客大力宣讲秦岭生态保护法律规定,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发放生态保护法律宣传手册、讲解环资审判案例等,倡导群众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培养节约风尚、坚持低碳出行、减少污染产生、爱护自然生态,以实际行动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提醒游客在欣赏秦岭美丽风光的同时尽到保护环境的责任。
同时,该院联合商洛市中院开展“法润秦岭 护航商洛”主题党日活动。
近年来,柞水县法院牢固树立修复性司法、系统治理、保护与惩罚并重的观念,审理环境资源类案件33件,判处被告人52人,收缴生态修复赔偿金15万余元。今年7月,柞水县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围绕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特色,结合秦岭腹地破坏环境资源案件类型特点,建立起柞水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机制。
7月26日,柞水县法院驻村工作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柞水绿野养殖公司在营盘镇两河村举行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放流珍贵多鳞白甲鱼鱼苗8000余尾,对于丰富秦岭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柞水县法院驻村第一书记徐启贵表示,近年来,两河村因地制宜发展渔业养殖集体经济,建成1万平方米冷水鱼养殖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今后还将继续深入开展秦岭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保护,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构建康养柞水贡献力量。
(彭小燕 记者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