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跨越山河的检察守护

1.png

关中平原检察院办案人员在渭河边开展案件调查工作(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2022年7月,为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陕西省检察院设立秦岭北麓检察院、秦岭南麓检察院、关中平原检察院、陕北高原检察院4个派出检察院,跨区划管辖涉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作为上一级检察院,履行相应诉讼职责,为守护三秦大地绿水青山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施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法治保障。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检察长王勇表示,这些法律法规,与之前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形成更强合力,有助于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更好地破解全流域、跨区域公益保护难题,推动“一山两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水更清了,山更美了。”4月3日,在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望着草木蔓发的层层山峦,该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代拴发感慨。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是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2年7月,一名网友发布的关于秦岭的“光头山旅游笔记”“网红石打卡”视频,引起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的高度关注。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光头山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为秦岭核心保护区,而网友视频中的打卡地海拔超过2000米。在此处登山、探险、穿越,均属非法行为。

发现线索后,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指导秦岭北麓检察院、秦岭南麓检察院展开严查,同时向多个层级、多个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建立了跨区域执法机制,坚决杜绝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登山、探险、穿越等非法行为。

“树干上缠绕的铁丝被拆掉后,秦岭古树能自由‘呼吸’了。”秦岭北麓检察院办案人员段兵说,“我们和秦岭南麓检察院跨院成立‘秦岭古树保护专案行动党支部’,对人为砍伐、铁丝缠绕树干等情形及时立案调查,向有关地区林业局、政府机关分别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完善‘一林一警’、涉林案件‘行刑衔接’等机制。目前,我们已立案10件,推动保护古树12959株。”

围绕法治力量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秦岭南麓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一起滥伐林木刑事案件中,创新运用“检察+碳汇”办案模式(碳汇即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要求被告人以缴纳“碳汇”价值损害费的方式,对滥伐林木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赔偿。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

共护大江大河安澜

当春风又一次吹绿黄河两岸,这条激荡千年的大河愈发生机勃发。追寻黄河生态保护的“检察印记”,让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已成为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干警的共识。

铜川市有一条河叫漆水河,是渭河支流。2022年9月,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指导关中平原检察院和陕北高原检察院协同办理蒲城县某公司向漆水河水域异地非法排污案。虽然地方行政机关已在本区划内履行了职责,但溯源治理工作却一度因管辖权问题难以深入。

“办案中,我们打破地域限制,追根溯源,协同地方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对涉案主体非法排污、漏缴环保税等系列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对66家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发现的14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检察院派驻关中平原检察院指导组组长韦媛媛说。

“两个派出检察院通力合作,解决跨区划案件‘各方都不管、一方管不了’的问题,跨区划检察机关集中管辖与区划检察机关属地管辖相辅相成、一体履职的机制优势初步显现。”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副检察长王文宾表示。

蚰蜒河位于周至县终南镇,流经多个行政村后汇入渭河。近年来,蚰蜒河东关村段附近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里,并在河道及两岸倾倒生活垃圾,形成了面积约78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

发现线索后,当地检察机关及时立案调查,但未根本解决问题。按照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要求,此案被移送至秦岭北麓检察院审查起诉。

诉讼中,秦岭北麓检察院与当地检察机关、法院积极组织市县6家行政机关召开协调会,推动涉案黑臭水体有效整治。后经第三方检测,涉案水体治理达标。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也是长江“十年禁渔”重点水域。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聚焦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严厉打击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犯罪。

“有了这次教训,我再也不敢电鱼了。”家住重庆市城口县的敖某没有想到,自己会因在汉江紫阳县段电鱼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最终,敖某等3人因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分别被法院判处刑罚,并被要求缴纳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共计5.48万元。

“黄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跨行政区划改革优势,突出做好黄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推进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两部流域专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依法守护大江大河永续东流。”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副检察长王健说。

数字化改革成效凸显

不久前,关中平原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违法向涝河河道及周边耕地倾倒建筑垃圾案。依托省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关中平原检察院制作了违规倾倒建筑垃圾法律监督模型,将个案办理转化为类案监督。

这是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缩影。

据介绍,2022年12月,省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在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建成。中心以大数据平台、“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等技术为支撑,推动形成线索集中管理、案件“一体化”办理、区域协同会商、统一指挥调度的全新数字化法律监督模式。

“通过该平台,我们发现了非法采砂、回填垃圾、毁坏耕地等一批有价值的线索,将办案从‘大海捞针’转向‘精准出击’。数字检察办案的优势,正不断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南崇敬说。

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不断深化同地方检察机关的沟通协作,健全线索双向移送、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目前已向地方检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36条,同时接受地方检察机关移送跨区划线索。

同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等单位建立数字检察与空间信息融合创新中心,与安康市林业局等单位建立“河、湖、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四长制”协作机制,与公益组织联合搭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不断扩大“朋友圈”,唱响检察公益保护“大合唱”。

去年7月以来,我省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共收集跨区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1条,立案39件。如今,从秦岭脚下到黄河之畔,从关中平原到汉水之滨,绿水青山中的一抹“检察蓝”愈发亮眼。

(记者 甘甜 通讯员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