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已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近 16万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法律明白人”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3月31日,在延安市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因土地平整问题引发的一场矛盾纠纷,由于村民不理解政策,导致工程停滞。

关键时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法律明白人”赵玉亮站了出来。“咱们双方都派个代表,现场说法说事。”赵玉亮说。

随后,赵玉亮通过既说事又说理、既化解矛盾又普法的“两说”机制化解了纠纷。

在陕西的广袤乡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活跃在村民身边,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乡村治理注入法治力量,他们就是“法律明白人”。

去年9月,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马坊村村民老姚种植了大量的红萝卜,因做工需要,找同村的马某帮忙寻找了60名拔苗工人,承诺每5日结一次工资。然而,完工后老姚却以手头紧张为由,拒绝支付工人工资。

矛盾随即引发,多次调解无果,事情一拖数月。

今年3月初,马坊村调委会主任、“法律明白人”李自强在矛盾纠纷排查中了解到事情原委后,积极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化解。李自强凭借自己熟悉的法律法规知识,抓住争议焦点,耐心安抚当事人情绪,并通过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宣传教育。

经过李自强释法明理,老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便向工人发放了劳务报酬6万余元。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一起纠纷被圆满化解。

类似的纠纷在乡村并不少见。陕西自2022年4月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至今,已累计培养近16万名“法律明白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群众有事摸不着门,就找‘法律明白人’。”现在,这句话正在三秦大地的阡陌田园广为流传。

“法律明白人”是群众身边法律法规的“快递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传递员”、法治活动的“组织员”、社会治理的“守护员”。近年来,陕西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科学引导、强化保障,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队伍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村党委书记、“法律明白人”王科带领的调解团队借鉴“枫桥经验”,推行“接诉即办”“上门调解”等做法,调处了多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和家庭矛盾,调处成功率高达97%。

杜琴作为西咸新区斗门街道的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积极探索“五彩新元”服务模式,推行“五色”服务。她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普法学习班”“模拟法庭进社区”等活动,强化学习成果转化;组织“社区两委成员”开展“普法学习班”、“九率一度”宣传,以及“警务进社区法律咨询”“普法社区讲堂”“模拟法庭进社区”等活动,提升党员的法治意识。

“群众事无小事。”这是杜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深入居民小区,主动询问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邀请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的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在陕西的村头田间、社区街巷,“法律明白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法治理念,推动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在城乡落地生根,成为法治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