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加速度 民生有温度——陕西公安纵深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综述
在渭南市公安局案管中心大屏上,当日全市执法数据实时跳动;
在安康市紫阳县公安局,法制民警正与检察官在驻点办公区研讨案件细节;
在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国际港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案民警轻点触摸屏,嫌疑人从入区登记到体检、讯问全程留痕;
……
这是陕西法治公安建设最平实的日常。
截至2024年年底,陕西公安机关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省建成131个县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数据背后,是一场从传统到智能、从粗放到精细的执法变革。
“智慧心脏”:让执法跑出加速度
“以前办案子,真是‘跑断腿’,协调难、耗时长,还怕出安全问题。”8月26日,渭南市公安局一位基层派出所办案民警说,“现在有了‘智慧心脏’,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我们民警能更专注于案件本身了。”
这种变化,源于渭南公安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引擎,精心打造的法治公安“智慧心脏”。
走进渭南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全市13个办案中心配备了入区体检、远程提讯、律师会见、速裁法庭等功能区,形成了“一站式”办案链条。当刑事速裁机制启动,从立案、拘留到起诉、审判,最短用时仅36小时,执法办案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种效率的提升源于合成作战快速响应机制——警务基础平台与执法管理平台数据互通,案件办理轨迹全程可视。民警在办案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及时调整办案策略,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间。
“执法监督不能等群众上门,我们要让监督跑在风险前面。”渭南市公安局法制支队负责人坚定地说。为此,渭南公安推出了“码上督”接报案系统,群众只需扫码报案,系统便会自动生成监督闭环。系统运行一年来,已解决群众诉求410条,下发执法提示4期。在渭南,136个接报案室遍布城乡,确保群众报案“三个当场”落实,即当场受理、当场录入、当场拿到回执,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执法的公正与高效。
“精细标尺”:为执法织密防护网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办案效率上,更渗透到执法监督的“毛细血管”中。在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国际港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科技与规范的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打磨,确保执法工作万无一失。
走进中心,远程医疗检查方舱格外醒目。“方舱解决了嫌疑人突发疾病的处置难题。”8月7日,公安浐灞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张东杰介绍,“我们引入‘互联网+医疗’理念,同时配备专职看护队伍,让办案民警能够专注侦查主业。”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保障了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提高了办案效率。
不仅如此,公安浐灞分局还建立了执法监督“133”机制,紧盯“警情、案件、场所、人员、财物、卷宗”六要素,在关键环节设置预警雷达。而“日结周清月通报”机制,则让每一起警情处置、案件办理都经得起数据检验与时间拷问。执法记录仪实时回传现场画面,重大警情实现“指挥室直通街头”,确保执法过程全程留痕、可追溯。数据显示,2024年公安浐灞分局执法投诉率同比下降45%。
为推动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提高执法规范化质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浐灞分局以行政执法办案全流程音视频记录,行政执法办案全程无纸化记录,行政执法办案智能化、规范化、快速化为一体的行政简案快办系统,探索出一条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新路线。
“过去办理一起行政案件至少需要4到5名民警,耗费近6个小时,自从有了快办一体机,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公安浐灞分局民警说。
在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运行之初,公安浐灞分局破获了一起赌博案件。4名违法行为人被民警带至派出所快速办案区,参照自诉笔录模板自行书写参与赌博的违法行为,直到案件办结,整个流程只有2名民警参与,耗时不到2小时。这一创新模式,大大节省了警务资源,提高了办案效率。
程序性事务耗时的缩减,是陕西公安机关深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警务建设的生动缩影。过去需要多名警力协作完成的文书制作、信息采集等工作,现在只需“一键点击”即可高效完成。
“金质名片”:深山里的法治坚守
秦巴山区层峦叠嶂,紫阳县公安局用连续16年的坚守,将执法规范化打造成“金质名片”。今年5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奖牌送到了这座山区小城,见证了一个县级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
在紫阳县公安局,一本80余项的执法规范手册被民警称为“办案宝典”。从《人员失踪类警情处置规范》入选全国公安机关优秀执法制度,到设置17个执法风险“监控点”,精细化标准覆盖接警、处置、结案全流程。“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的纸,而是刻在心里的尺。”紫阳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唐亮说。紫阳县公安局连续5年实现行政诉讼“零”纠错、“零”败诉,案件评查优秀率保持在90%以上。
紫阳县公安局想办法破解执法难题,通过制定15个岗位标准、26项操作细则并推动落地,实现执法全流程规范管理。他们完善执法流程,建立警情分流等制度提升办案质量;优化执法要素,在派出所设标准化接报警台,落实“三个当场”提高效率;建成智能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案卷管理系统,智能案管柜全覆盖;整合执法音视频资源,建设执法数据中心智能预警,实行办案积分制,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挂钩。
“系统全程记录留痕,倒逼我们每一步都必须规范操作,习惯成自然,执法素养无形中就提高了。而且,所有数据实时汇聚,也为后续的案件质量考评、执法问题分析提供了精准依据。”紫阳县公安局麻柳派出所民警刘章慈说。
从传统到智能,从粗放到精细,从分散到集中,陕西公安积极构建与“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运行体系,以安全、规范、高效、智能的运行模式,推进执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