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旬邑法院:跋山涉水忙送达 只为公平与正义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到旬邑这片红色革命圣地的时候,前一天忙碌奔波的人们仍在家里酣睡做美梦的时候,旬邑法院的警车却悄然踏上漫长的征程,一路颠簸,跋山涉水,前往被告王某的户籍所在地渭南白水县林皋镇,向其送达案件的所有手续。
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委托合同纠纷一案,原告李某诉称,自己一直在旬邑县周边村上从事果品购销代办生意,2016年12月份,被告王某委托自己代其收购苹果,期间,由于王某个人原因长期未在旬邑县,通过电话联系王某经其同意后,以王某的名义在各村收购果品,代购果筐、发泡网,并代付人工工资,共计垫付80000余元。后经李某催要,王某给付了部分费用,但仍下欠50000余元一直未付。为此,李某多次联系王某催要均未果,直至王某音信全无,才想到诉至法院,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经询问李某,得知被告长期在外做生意,已多年不在家里居住,应诉送达手续由谁来接收出现难题,若要公告送达,必须前往被告户籍所在地核实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经办案法官认真考虑后,决定到被告王某户籍所在地实地走访,切实了解案件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案件审理效果。经办案人员仔细翻阅案件材料,发现被告王某家住渭南白水县林皋镇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子,距离160多公里,路途虽不遥远,但来回山路崎岖,又要翻山越岭,必须提前准备、尽早出发,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前头的那一幕。
经过近三个多小时的跋山涉水,办案法官来到了目的地,令人失望的是,被告大门紧锁,铁锁锈迹斑斑,看来家里主人已是许久未归,但办案人员并未因此放弃,而是积极的与村上干部联系了解情况,主动向左邻右舍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打听到被告就在距离村子100多里处的山沟下经营一家饲养场。此时已经正午,为了有效的利用办案时机,办案人员决定放弃吃午饭的时间,立即驱车赶往该山沟。因车不能下沟行驶,办案人员下车徒步两个小时后,来到了饲养场,并将应诉手续送达到被告手里。在与王某交谈的过程中,办案人员从王某言谈中,明显发现被告有可能不按时出庭,案件届时会缺席审理。为保证案件后续裁决的公平正义,主办法官便随即详细询问了被告有关案件的具体情况,并对此做好笔录。此时所有人已饥肠辘辘,但他们的心里却很欣慰,因为他们明白:跋山涉水忙送达,只为心中那份公平与正义。
(旬邑县人民法院 孙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