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李俊杰:根扎得越深,对贫困群众的感情也就越深!

“根扎得越深,对贫困群众的感情也就越深!”这是陕西汉中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队员李俊杰驻村三年来最朴素、最真实的感受。在宁强县太阳岭镇赵家河村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他心无旁骛、甘守寂寞,和乡亲们一道,用辛勤的汗水、满身的泥土换来了2018年整村脱贫退出的喜悦成果。

用行动回答“坚守还是放弃”

2019年5月,已驻村两年期满的李俊杰向组织提交了一份继续驻村的《申请》。很多同事感到不解,明明有机会回到机关,为什么还要留在苦巴巴的农村?面对这些问题,憨厚的他总是笑笑说“习惯了”。

“习惯”二字是对这方热土的眷恋,更是对贫困群众的情感。驻村两年多时间里,他经常背上包,揣着干粮进山入户为群众排解生活难题。

三组贫困户王大姐的母亲精神异常,激动时就用手捶打自己的脑袋,得知情况后,李俊杰多次提出带她做个鉴定,帮助享受相应政策。但一提到下山,她就摔盘子摔碗,瘦弱的王大姐拗不过母亲,只好求助驻村工作队。李俊杰连忙咨询相关部门,得到答复“可以提供相关证据和证明试一试”。总算是有了办法,第二天一早他又赶到家里,认真录制视频,并沿途走访邻里收集材料。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帮助王大姐的母亲办好了残疾证,落实了相关政策。

两年多来,李俊杰用法律手段帮助贫困群众追回被拖欠的务工工资,帮助贫困户销售土鸡、蜂蜜等农副产品,为香菇种植大户联系技术培训……他用心做好每一件惠民小事,把自己深深地根植在这片土地上。

用脚步丈量“贫困到幸福的距离”

在农村,李俊杰特别关心“两不愁三保障”这件事。为了搞清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他跑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对山路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当地的村民。

整村脱贫退出前,李俊杰提议大家分组包片再搞一次入户普查,他则申请去了入户条件最差、山路最陡的10组、11组。为了节约时间,他带着大家走密林小路。没想,半路踩上了大花蛇,大蛇“噌”地窜起来,调头咬向李俊杰大腿就不松口。大家都慌了神,拿树枝打、用衣服赶,三个人险些从坡上滑下去,好在有惊无险,大蛇只是咬住了裤子。完成普查后,乡亲们竖起大拇指说“那条路,我们都不敢走!”

2019年,瑕疵房修缮提升最吃紧的关头,李俊杰挨家挨户催进度。雨天,他帮忙备料;晴天,他抢抓进度;修散水、固墙基、补屋顶……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实现了人居环境大变样。从实施完工整村饮水项目,到完成整村插卡电表改造;从完成道路硬化改造,到建成标准化卫生室,李俊杰从未放缓进行中的脚步。

用智慧标注“要实干也要巧干”

李俊杰不仅工作踏实细心,还十分善于思考,经常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成具体的方法,指导帮扶干部更好地开展入户帮扶工作。

在“百日冲刺”行动中,李俊杰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四看三问四核”工作法,指导帮扶干部入户排查短板缺项,有效推动了工作。“四看”就是看房子、看吃水、看存粮、看衣柜,由此判断房屋安全和“两不愁”的情况;“三问”就是问人口、问收入、问政策,由此判断教育、医疗保障是否漏人,收入是否达标,以及政策兑现落实情况;“四核”就是核户口簿、核土地林地面积、核识别退出资料、核教育医保资料,由此保障基础信息准确,印证资料齐备。

此外,李俊杰还总结归纳出《纪实资料簿常见问题及填写指南》《钉钉数据核实确认指南》供帮扶干部参考,有效解决了许多问题短板,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鲜活性。李俊杰因此成了解决疑难杂症的“专家”,只要遇着不好处理的麻烦事,大家总能第一个想到他,而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政策、讲方法,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帮扶质量和效果。

用奉献书写“责任与担当”

三年的扶贫工作中,李俊杰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的付出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2019年被宁强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干部队员”。

优秀的个人背后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而给予李俊杰强大精神支撑的便是他的妻子——薛瑞。薛瑞是宁强县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平时工作也很辛苦,但是在李俊杰驻村的三年多时间里,她用孱弱的肩膀同时挑起工作和家庭的重担,独自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教育孩子、操持家务的全部责任。

当笔者表示需要一张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照时,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孩子都快五岁了,居然没有一张合影照片。采访的最后,笔者问李俊杰,有什么想对家人说的,李俊杰说:“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妻子和孩子,是他们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工作,让我能安心驻村扶贫。”言简意赅,一字一句却透露着一位公安民警、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兑现“不拔穷根决不回”的承诺,李俊杰依然奋战在赵家河村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整村脱贫退出的基础上,他和广大干部群众一道,为持续壮大集体经济而努力,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而奔走,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和羊肚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