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这不是一座空城 是又一次众志成城

一场疫情让延安按下了“暂停键”,车水马龙的延河大桥静止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消失了,这座“塞上咽喉”仿佛变成了一座空城。在这一片寂静与灰白中,有一群身影,又一次因为使命集结在了一起。城市虽然“空”了,但他们却更加忙碌了,在高速路口、防控流调中心,在核酸检测站点、集中隔离酒店......

从白天到黑夜,这一群人一直都在。他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是为了让所有人早日摘下口罩;他们不能回家,是为了保障所有人安全回家。

在这一场战役中,延安公安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头,将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担在肩上,全警动员、众志成城,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姚远:与疫情“赛跑”的流调组长

2021年12月16日,延安市宝塔区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市公安局紧急抽调70名警力参与全市流调工作。

1.jpg

从那一刻起,姚远便从一名宣传民警转变成市流调队第十二组组长,来到了延安市联防联控办,开始了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之路。在流调一线,挑灯夜战是常有的事儿。姚远说:“有时候群里一句紧急集合,我们就立刻从床上弹起来,每份流调报告都有上交时限,动作越快一分,阻断疫情传播就多一分主动。”

从12月16日到现在,姚远和他所在的流调组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5小时以上。从拿到工作花名册后,他就匆匆联系每一位队员,直接从办公室前往市防控办报道,未及向家人和同事道别。组员们来自不同系统、不同单位,大家都是第一次参与流调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但是每个人都心照不宣,明白这就是一场输不起的“赛跑”。作为组长的姚远,简单地向各位组员分配工作后就投入流调工作中。第一份流调报告,在摸索中花了3个多小时被写成了一份“笔录”。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气馁,他们从源头重新梳理,一人负责一个环节,一步一步还原确诊病例的轨迹,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与“密接”“次密接”进行电话核查。来不及片刻休息,推动到流调队的信息呈几何数量增长。刚刚完成1个任务,又来5个、10个、23个......

“流调任务就像破案,到处搜寻线索,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姚远说,有的说我们是骗子,直接挂掉电话;有的不清楚流调政策,心理压力大,刻意隐瞒情况;有的方言很重、特别是遇到具体的村庄地址名称,要反复核实。基本上每一个流调电话都要耐心讲解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信息真真假假,需要多方考证,考虑每个细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要给多个相关人员打电话,明确行踪的佐证,基本上一个电话下来少则十分钟,多则半小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姚远所在的流调组两班24小时轮转,所有队员吃住全在办公室,每人一天平均电话流调6个小时,整理电话流调记录4个小时,汇总梳理流调信息3小时,撰写上报流调报告2小时。这就是流调队一天的工作时长,姚远与他所在的流调队已经这样坚守了12天。

为了有效防范疫情扩散,当出现寻找不到被调查者的情况时,姚远和队员们还要去现场进行面对面流调,他们走访被流调人员家中、停留过的场所,甚至是集中隔离点。仔细询问被流调人员的活动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是否发热、是否接触发热病人等详细情况,宣导疫情的严重性和相关防疫措施。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户外,寒冷刺骨,厚重的衣服不能套进防护服,所以只能穿着薄衣。防护服一旦穿上,便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这几天陕北地区气温零下十几度,因为进行手上频繁的擦洗消毒液,十来分钟手基本就没知觉了,手上戴着的防护手套冻得像冰棍,根本握不住笔。写在笔记本上的字迹只能自己辨识”姚远说。

2.jpg

“同心同行、抗击疫情,熬过这个最寒冷的冬天,春天定会如期而至!”这是姚远和所有流调队员们共同的心声。在这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役中,姚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流调一线做了大量的调查摸排工作,与疫情进行“赛跑”,调查核实的各类数据为市防控办确定疫情传播轨迹、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张平:寒心的疫情 暖心的人情

延安市宜川县柳树村疫情防控点组建以来,平均每天排查车辆约820多辆,排查人员1000多人,最多时达到1400多辆,排查人员1600多人,这个卡点位于宜川南边,是宜川县车流、人流最大的卡口。

3.jpg

2021年12月21日晚上8时许,延安市宜川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负责人张平正在柳树村疫情防控点执勤,发现前方有一辆陕U牌的小汽车停滞不前,细心的他赶忙上前查看,发现该车左后轮没气了,无法行走,立即示意车主靠边停车,检查了后发现轮胎被铁钉扎破了,主动协助司机联系到维修人员,但此时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县城内维修店基本都已关门,经过十多通电话沟通,终于找到一家马上关门的维修店。

在这零下15℃的天气里,为了帮司机节省时间,他同司机一起拆卸轮胎并将轮胎装到了维修车,一直等到修理工的到来,帮忙安装好轮胎,看到小轿车可以正常行驶后, 民警张平又继续投入到了执勤工作中。

4.jpg

寒心的疫情,暖心的人情。在民警张平的生活中,这种为群众办实事的事有很多,这只是极其微小的事情,但他却实实在在的温暖了司机李先生的心,让他在这个寒冷且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备感温暖。

王涛:“我没事”

你“撒谎”了!

你觉得一个人这辈子,说过最多的谎话会是什么呢?也许是一句“好的”,也许是别人问你怎么了的时候,你却逞强说着:“没事!”

12月27日,在延安市黄龙县圪台乡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检查点上,同事看到他在吃药,提出要替他值班时,他却“撒谎”说:“这小感冒,吃两颗药就好了,没事!” 

“撒谎”的他,名叫王涛,是黄龙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圪台中队的一名辅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因天气寒冷,他在执勤期间感染了风寒,却依然寸步不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抗击疫情,警察不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临此次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王涛按照“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指示精神,毅然投入到交通管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坚守岗位,无畏无惧,严防疫情向黄龙扩散,用忠诚保障万家团圆、百姓安康。

5.jpg

20分钟车程,他却两个月没有回家。圪台高速路口,是他的岗位所在,高速路口来车的方向,便是他的家乡宜川县,距离也仅仅只有20分钟的车程。因为工作需要,他已两个月没有回家,加之此次疫情迅猛来袭,“家”成为他“到不了的远方”。他也深深牵挂家里的亲人,却因肩上责任只能先守护身后的百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王涛舍小家、为大家,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品格。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90”后的王涛曾参军入伍,退伍后于2015年4月在黄龙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参加工作。“我是人民警察,也是退伍军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习惯’、是‘初心’,也是‘信仰’,不能因为一点小病就离开抗疫一线。”他如是说……

王涛勇担当、善作为、重行动、有定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打、敢拼、敢上,用初心和使命扛起了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与安全的重任,用坚韧和无畏构筑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 

6.jpg

正如同他身旁鲜红的旗帜,始终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塑造了马路上最美“逆行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