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初心激荡 精神回响 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注入新动力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精神的接续。梁家河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兴国之光,梁家河精神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原点。带着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小山沟里也有大学问”的探究,6月下旬同委机关党员干部一道赴梁家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在随车前往梁家河的途中,我的心灵仿佛穿越了历史的峰峦,徜徉在一条50年光阴铺就的寻根之旅,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梁家河的向往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走进梁家河,徜徉知青旧居前、流连昔日窑洞里、徘徊惠民设施旁、信步山峁沟壑间……倾听习近平知青岁月故事,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来源于知青岁月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催人的力量,使我对“初心”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对“梁家河精神”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小山沟里我仿佛找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卷宗,它生动诠释了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历史渊源和政治逻辑,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执政方略中。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用自己不屈的芳华人生演绎了“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人民情怀”的梁家河精神。当前在追赶超越的新形势下,学习和弘扬梁家河精神,对奋力开创新时代西安政法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坚守信仰高地——初心在灵与肉中孕育

“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练”。习近平是当年延安插队知青中年龄最小、插队时间最长、去的地方最艰苦的一位。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他最终经受住了考验,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在劳动强度大、又经常饿肚子情况下,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由于当年父亲蒙冤落难,他入团、入党申请一次次得不到批准……面对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打击,他没向命运屈服,而是在苦难中磨炼,在逆境中奋起,锻造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人生追求、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民的真挚情怀,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思想兑变,扣好了人生难忘的第一粒纽扣,孕育出一颗坚定信念、立志为民的初心。正如他在英国访问时,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不忘初心是梁家河精神的内核、是我们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积淀而升华的一种政治信仰和为民情怀。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深刻体悟习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就像他知青年代那样坚定信念、正视现实、明确目标、负重前行,信仰才不会动摇,灵魂才不会丢失,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面前保持“暮色苍茫看青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才能在维稳工作第一线、司法体制改革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经得住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正如习总书记所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当前要把学习梁家河精神作为委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补钙铸魂、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进一步提升理论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充分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力量,激发追赶超越的锐气,将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对党忠诚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任务中,争当“五有一守”政法铁军,自觉做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铁军排头兵。

彰显担当品格——初心在血与火中历练

七年插队生活期间尤其是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后,习近平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浇灌初心之根、绽放初心之花、收获初心之果,在火热的生活历练中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他看到村民在山上种庄稼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却打不下多少粮食,他就带领乡亲们打坝淤地,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冻土,在他的带动下,打成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建沼气池时,他带领几个青年到十几里外的村庄去挖沙子、背水泥,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点亮了村民的生活曙光,正如村民刘金莲大娘所说,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干成了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打“甜水井”、办扫盲班、代销店、铁业社、缝纫社、磨坊……让村民逐步过上好日子。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攻坚克难的韧劲,彰显了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是履职之魂,勇于担当体现的是品格,善于作为体现的是能力。当前,全市政法工作挑战多、风险大、任务重、要求高,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的梁家河精神。要坚持以梁家河精神为引领,以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为目标,以“扫黑除恶”为突破口,以智能化建设为引擎,以争创“平安鼎”为基石,以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平安地图”建设、提升营商环境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短板,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拿出事不过夜马上办、一天当做两天干的工作劲头,干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锐气,干出团结创新、争当一流的精彩,干出政法领率机关的威信,干出铁军先锋的风采,干出古城百姓的口碑,切实用自己的忠诚担当诠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政治承诺,奋力开创西安政法事业新局面。

饱含民生情怀——初心在情与爱中升腾

当年,习近平与乡亲们融为一体、同甘共苦,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一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县上奖给他一辆三轮摩托车,他觉得不实用,就设法换成了群众更需要的手扶拖拉机、钢磨等生产工具。离开梁家河后,他一直牵挂着乡亲们,多次帮助生活困难的乡亲,先后4次给乡亲们回信,两次回村看望,每次回来自己花钱给每家每户带礼物。2015年春节回村看望乡亲们时,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这种真挚为民的情怀,是习近平不忘初心、一心人民的真实写照。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有更高的标准,不仅期待人身、财产安全,而且期盼环境、信息、食品、药品安全;对求发展、要公平、想参与有更强的愿望,期待社会治理更开放、更透明、更能做到共建共享共治;对高品质公共服务有更多的需求,期盼享有高效率、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我们要积极适应这些新矛盾新变化,把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作为奋斗目标, 当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惠民利民便民服务政策,大力推进“行政效能革命”。要围绕执法司法关键环节、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从群众“最怨”“最气”的事抓起,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办起,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政法改革红利,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盈、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西安市委政法委   孙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