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促营商环境向优
“几个部门一起来,一会儿就结束了,很高效。”作为陕西首家涉外旅游饭店西安宾馆的行政负责人,8月11日,马如飞谈起最近迎检时的情况说。
企业感受之变,源自陕西在推动涉企执法更规范、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涉企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企业,直接关系经营主体、广大群众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感受。近年来,省司法厅扎实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充分统筹各方、各级力量,构建内外联动、上下联合“一盘棋”大监督工作格局。
高位统筹 靶向整治执法痛点
今年4月,一份关于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的公告发布。
从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到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省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面向全省征集2023年以来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存在的相关问题。
“公告公布了省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及各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的联系电话、邮箱、地址,实现‘线索随手能报、问题一键直达’。”省人大代表程乔漉表示,以问题为导向,行动才能见实效。
“我们还协调省通信管理局向手机用户普发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征集短信,确保应知尽知。”省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以来,陕西聚焦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涉企收费重点行政执法领域,累计征集涉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问题线索200条,已整改192条,办结率96%。
此外,为精准找出执法痛点,陕西建立“日总结、周调度、旬研判、月报告”工作机制,构建20条渠道深挖问题线索,全执法部门、全执法种类抽选评查执法案卷1.2万余卷。
动真碰硬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曾经有一段时间,生态环境部门来企业检查十分频繁,我们光准备各种材料就忙得团团转。”回忆起此前的经历,一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说。
如今,这样的情况已大幅减少。省生态环境厅督导相关市局进行整改,实现清单化管理、机制化整合、服务化转型,推动执法检查从“重复低效”向“精准高效”转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陕西把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作为专项行动的“重头戏”,印发关于对涉企行政检查实施计划管理的通知,实施跨领域、跨层级“综合查一次”,通过“压减频次、合并检查、统一标准”避免随意检查、重复检查,让“无事不扰”成为常态。
此外,陕西推广“一套标准规范、一套程序办案、一套机制协作、一支队伍执法”的“四个一”执法标准化体系,让执法人员有章可循、企业有据可依;在省市两级选聘340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和108个企业联系点,让行政执法监督更好汇聚民智、体现民意。
安康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安康围绕司法行政机关与工商联职能定位,建立包括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交流机制、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监督机制、行政执法监督协作机制在内的行政执法监督护航企业发展“三项机制”,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渠道,快速响应并精准纠治企业反映突出的执法问题。
“现在不光检查少了,各行政部门办事效率也高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答文婷表示。
刀刃向内 强化监督厘清边界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执法部门拿出刀刃向内的魄力,不断强化监督,厘清执法边界,努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陕西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征集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粗暴执法和执法不作为等违反执法规范要求行为的问题线索1405条,目前已整改1369个,办结率97%。
“专项行动决不能走过场,不能搞‘一阵风’,要让规范执法成为常态。”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从源头上压缩随意执法空间,陕西修订《陕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严把人员入口;严格落实《陕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红黄绿”管理规定》,清理不符合要求证件4000余个;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开展公共法律知识线上学习培训,筑牢规范执法第一道防线。
监管执法部门的理念之变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执法质效的重要前提。
延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陈从珍表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开展,不仅为群众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安心”,还推动执法人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排查问题线索2880条,各级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直查问题线索275件,制发监督意见书、督办函1035份,要求整改问题2749个,努力推动涉企行政执法既不越位又不缺位,确保更多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绝非一时之功,而是一场关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省司法厅厅长杨政国表示,陕西将继续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通过精准高效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以法治之力促营商环境向优,让更多企业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中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