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履职守护绿水青山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书写“两山”理念生态答卷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

初秋时节,三秦大地层林尽染,秦岭叠翠拥黛,“生态绿”正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深耕三秦大地,以司法实践书写“两山”理念生态答卷。

3年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摸排跨区划案件线索438条,立案387件,发出检察建议338份,提起公益诉讼106件,11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40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这些数字,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司法实践的扎实足迹,让生态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图景在秦岭、黄河间生动铺展。

■ 以改革破题守护秦岭青绿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其生态保护曾面临着一方管不了、各方都不管的“公地悲剧”难题,单一治理主体难以解困。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指引,生态保护必须打破地域壁垒,实现全域统筹。”9月5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分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勇介绍道。按照最高检部署,陕西省检察院启动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形成“两级五院”跨行政区划检察组织体系,管辖涉秦岭、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为践行“两山”理念搭建起坚实司法平台。

4月17日,4起组织非法穿越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核心保护区民事公益诉讼案在秦岭山脚下的宁陕县蒿沟村集中公开审理。

“这些破坏生态的人,居然真被检察院告上了法庭!”在公开审理现场,参加旁听的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国有生态林场护林员高雷感慨道。破坏生态环境必须承担经济代价,而守护生态才能让秦岭的旅游价值可持续释放。同一时刻,被告席上的陕西某旅行社公司负责人李某当庭致歉,并表示会积极配合生态修复工作。

据了解,这家组织了3808人次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的公司,最终被法院判决承担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5万元。针对近年来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现象频发且涉及区域广、监管部门多、违法主体多元的情形,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先后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件,有效遏制此类现象。其中,陕西铁检分院诉陕西某旅行社公司破坏生态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起诉典型案例。

3年来,从督促保护千年古树到挽救濒危细鳞鲑,从守护金丝猴栖息地到修复秦蜀古道遗址,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根本要求积极履职,以法治力量筑牢秦岭生态安全防线。如今,秦岭生态屏障在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中生机盎然。  ■ 融入“一盘棋”共护大河安澜

719公里的黄河陕西段,承载着母亲河的文明记忆,也寄托着“两山”理念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实践期许。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保护黄河,既要守好生态屏障,也要让生态红利惠及百姓。

2024年9月12日,检察机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及人民监督员等在某煤矿企业现场召开听证会,对行政机关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咸阳市旬邑县境内一煤矿长期向西川河非法排放矿井疏干水,危及下游铜川市水源地保护和朱鹮栖息地环境。针对这一线索,省检察院指导跨区划院与区划院协同发力,对发现的非法排污、非法取水、漏缴环保税等问题综合治理,督促煤矿建成污水排放工程,补缴税款252万元,水源质量明显提升,200余只朱鹮栖息地环境改善,30余万居民从中受益。水质提升带动沿岸种植业、旅游业发展,形成“保护-发展-再保护”良性循环。

“两山”理念深植于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的实践中。在陕北盗掘古墓葬系列案中,检察机关对28名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追缴修复费用17.4万元,推动寨沟遗址抢救性发掘、田野文物系统保护。此外,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还与多部门联合开展铜川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系列案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现场勘察工作,以“一盘棋”思维推进黄河流域治理,践行“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理念。如今,在黄河岸边,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蓬勃兴起,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 协同共治构建监督新格局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3年探索形成的陕西样本,核心就在于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让司法力量与社会力量同频共振。

近年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健全完善一体化履职、组团式办案、生态环境巡回检察、公开听证等制度,探索“1+N”多元共治机制,将司法监督与行政监管、社会治理拧成“一股绳”。2023年2月24日,陕西铁检分院“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项目入选省检察院首届十大改革创新项目。依托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检察机关实现了对案件线索、案件办理、办案资源和案件质效的统一管理;同时,与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共建数字检察与空间信息融合创新中心,用卫星遥感、大数据技术追踪生态变化;搭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让公众能够随时提供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线索。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分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文宾介绍:“从全省首例碳汇案件的办理到首个生态司法碳汇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从整治碳排放监测造假到打击外来物种入侵,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的司法保护触角已延伸至生态治理新领域。”

新征程上,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将继续以“两山”理念为指引,让检察履职始终与生态保护同频、与发展需求共振,守护好秦岭的每棵树、黄河的每滴水,以及文化遗产和碳汇资源,为子孙后代守护好金山银山,在三秦大地上续写生态保护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