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民有所呼 我有所行——陕西西咸新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践


5.jpg

全方位创建“人民满意的窗口”。

6.jpg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织密航空网络,加速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遇到急难愁盼的事有人负责,能及时处理,回复也到位,我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22年1月12日,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街道一位居民对新区下沉防疫干部说。

3.jpg

疫情不退,警察不退。

2021年12月下旬,随着西安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西咸新区党工委紧急号令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志愿者迅速集结行动。由新区干部组成的17支队伍迅速下沉到抗疫一线,与基层工作人员一起,以实际行动落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最高指示,广大党员干部以“抗疫不松劲、服务不停止”的作风,促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走深走实。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突,也是西咸新区探索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实战大练兵。

2.jpg

集科技信息智能服务管理为一体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网格中心。

现代化治理科技融合

2022年元旦,群众居家生活物资得到保障后,一张张印着鲜红爱心的“西咸新区抗疫温馨服务卡”很快发到每家每户手里,各个社区业主群里“我报名当志愿者”“加油西咸”“这个冬天马上过去”等积极抗疫呼声高涨。

原来,新区为了适度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和应急需求保障,及时给全区每家每户发放了“西咸新区温馨服务卡”,服务卡上注明服务的单元楼号,疫情防控期间24小时重点服务保障就医、用药、生活必需品等急难问题。卡上还特别注明责任人:社区书记、包抓干部、医疗救助联系人、困难救助联系人名字和电话。一张温馨服务卡随时随地连着新区人社民政、医疗卫生、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急诊病人、物资投递、孩子奶粉、农民工困难等难题快速化解,多年构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让新区群众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加信心十足。

群众的自信,源于党员干部的勇于探索实践。2021年8月上旬,空港新城底张街办一小区12号楼的业主们得知地下室漏水问题解决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原来,幸福里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该楼地下室一处消防管道漏水,及时上报新城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网格中心迅速将信息通过网格平台发往空港新城相关职能部门,经过联合现场勘验评估后,新城综合执法部门接到了监督维修的派单任务,立即与街办干部、社区物业会商解决方案。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消防管道漏水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从“监控站岗、鼠标放哨、键盘汇报”到“一人吹哨多部门报到”,3年多时间,西咸新区基层社会治理走过了由传统治理向专业化、精细化、科技化的探索发展之路,这个过程既是积极引入科技治理的探索,也是创新机制与行政职能融合服务民生的一次尝试。

3年来,全区建成覆盖全域的网格员队伍,其中大专学历以上超过75%。800多名专兼职网格员实时活跃在新区各个角落,每天风雨无阻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以阳光般的精神风貌为辖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用专业知识协助基层组织维护一方平安。

2021年,全区网格员在街头巷尾为群众开展各类法治宣传2.6万余人次,提供民生帮办服务4839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近千件。创新机制下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也实现了与社区智慧物管平台的信息对接,汇聚智慧社区人、车、房等数据,实现了远程监控、提前预警、快速处置,助力提高小区治理智慧化水平,辖区治安案件、消防案件、突发事件大幅下降。优质高效的综合网格服务为基层群众带来便利,新区群众亲切地称呼网格员为“好管家”“好闺女”“铁脚板”“贴心人”“万事通”“及时雨”等。

7.jpg

西咸新区网格员凭借朴实能干的作风,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小到为辖区老人帮办医疗、心理疏导,大到安全检查、行业治理,西咸新区通过网格员上报发现问题、平台转派办件、部门协调处理、网格员核查反馈等一系列的上下联动、点线纵横的闭环式处理机制,将网格化和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应用,打通了行政职能部门服务群众通道,实现了新区、新城、街镇、社区(村组)线上线下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推动“一站式”受理、只跑一次、上门帮办等优质服务融合提升。

法治惠民生合情合理

2021年10月26日上午,汉中籍工人张某华来到沣西新城钓台司法所,就自己因工伤与用工单位产生的劳动纠纷寻求法律援助。钓台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朱滢霏、苏军放就这起劳动纠纷进行了细心调解。在依法守法的前提下,调解员通过情、理、法多角度地规劝说和,最终,张某华与用工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的劳动纠纷圆满解决。这一幕,是西咸新区基层司法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也是各级党委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

西咸新区通过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人民调解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咸特色的“四结合” “两平台” “一张网”矛盾化解新机制,涌现了一支热爱人民调解、年富力强、熟悉法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如今,“我热爱调解,只要能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就是为党和人民办实事,就有一种成就感!”成为邓莺歌、李运良、王顺虎、张特娃等基层一线明星人民调解员共同的心声。

结合基层实际情况,3年来,西咸新区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大量实践,探索出符合新区矛盾化解的“四结合”机制。

“防调结合”,将群防群治人员、网格员的日常巡防和人民调解相结合,建立“三员共治”的矛盾纠纷调处队伍。“三员”深入一线,及时排查发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将矛盾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访调结合”,利用公共法律服务站“一站式”法律服务的特点,将群众来访的诉求与人民调解结合起来,通过人民调解员的调处、专职律师的法律疏导、信访部门的督导,对群众信访问题依法早介入、早化解。

“警调结合”,将人民调解与公安派出所的治安调解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建立起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的“缓冲区”,有效提高了警务工作效能和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化解矛盾的治理作用。

“诉调结合”,建立了人民调解与人民法院的互动对接机制,向基层法院派驻人民调解员,在诉前、诉中、诉后各环节,调处化解了一批征地拆迁、庄基纠纷、财产分割等涉法涉诉领域突出的矛盾问题。

2019年以来,通过推行“四结合”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基层司法所及镇街、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利用陕西省智慧调解平台,共登录调解案件4000余件,因调解受益的当事人达1.5万余人,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西咸新区通过线下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平台、线上以无人律所为平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24小时提供法律服务的“两平台” 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免费向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站参与人民调解和重大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疑难案件化解、法治宣传活动、村级重大问题治理,受益群众达数万人,切实提升了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不断耕耘的法治土壤里,才能连年结出平安硕果。截至 2021 年,西咸新区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增速连续位于全市前列,先后获得了陕西省“平安铜鼎”、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4.jpg

在西咸新区心理服务中心,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开心课堂。

家和万事兴从“心”开始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好多人的生活节奏,孤独的人不止一个。”2022年1月15日,沣东新城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咨询师丁羽姝说。

2021年12月9日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西安所有人的生活秩序,也扰动了每一个人的情绪。在这期间,西咸新区心理咨询师与抗疫工作人员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心理咨询师用自己的特有方式为抗击疫情而努力。全城封闭式管理后,一位居家隔离好多天的女士,因离异一个人生活没人和她说话,心理慢慢产生了不良情绪。经过心理咨询师反复安抚疏导,该女士的情绪终于平稳下来。疫情期间,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通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辖区需要情绪疏导的群众和特殊群体及时提供公益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在抗疫期间成功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

西咸新区探索运用心理科学技术手段助力平安西咸建设,发挥心理科学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心理问题预防管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过调研,西咸新区联合中国心理学会共同搭建起具有示范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共享平台——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2020年11月,一个具备“柔和、温暖、接纳、包容、活泼、积极”氛围的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中心各功能区域的平面分布合理,坚持功能驱动,强调动静结合。场所既有趣味体验的“动”,又有接受咨询分析的“静”,设计规划出展示宣传区、互动体验区、团体活动区、智能咨询室与放松减压室等五大功能区域。

中心运营以社会心理服务阵地建设为载体,以研究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主动预防和解决个体、群体与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为依法推进社会心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累“西咸经验”。2021年,中心已开展各项社会心理服务2841人次,其中日常服务方面包括:宣传普及服务641人次,科普体验186人次,专业心理咨询208个、累计咨询265.5小时,主题心理团体辅导活动232人次,自助心理调适与干预15人次。

为了加强基层人员队伍建设,中心工作人员在各新城开展调研访谈77人次,开展专兼职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督导与主题培训6场,针对重点人群系统心理提升,开展7场青少年儿童主题心理课程,共服务65人次。西咸新区平安建设“心 ”惠民活动服务1365人次,受到省委政法委的肯定。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创伤研究员、西咸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杨小婷说:“在心理治理学科发展和心理咨询服务基本构架有利的前提下,有必要组建服务群众的基层心理咨询专职队伍,这将是从源头上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有利抓手。”

8.jpg

高质量发展的西咸新区。

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用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水平,是西咸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和大平安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西咸新区党工委政法工作部部长张利军说。

(孙璇 崔恒昌 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