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区法治细胞——西安市莲湖区创新推出社区依法治理模式
“以前,工作中涉及专业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律师,得拉关系、找熟人才行。如今,律师已经成为我们的‘同事’,成了社区重要的一分子。”4月10日,记者在西安市莲湖区采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时,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劳动一坊社区主任周建玲感触颇深地说。
“‘1133’是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特点和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打造的一名社区法律顾问、一个法治日活动、活动质量三级监督、活动开展三级保障的社区法治工作模式。”莲湖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邸文彦介绍,“1133”模式致力于将普法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延伸到治理末梢,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1年10月,莲湖区一幼儿游泳馆突然撤场,导致80多名消费者遇到退款难问题。“现场消费者拉起了横幅,情绪非常激动。”当时赶去现场处理纠纷的大兴东路社区法律顾问张宏雷记忆犹新。“我们帮助消费者厘清争议焦点,就维权的方式和渠道给出建议,同时联系该幼儿游泳馆实际经营者,向其说明了解决争议的途径和逃避的法律后果。”经过律师、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协调,幼儿游泳馆实际经营者与消费者最终达成退费协议,相关费用当日退还。
据了解,莲湖区政府从全区500多名执业律师中遴选出131名优秀律师,聘任为131个社区的法律顾问,为辖区居民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社区律师每周五定点坐班,居民不花钱、不跑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区、街道、社区还组建三级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管理交流群,让群众有了装在口袋里的法律顾问。
近年来,莲湖区各个社区的法律顾问以其专业化的服务深度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工作内容在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传统法律服务基础上,扩展到社区治理各个方面——为社区干部提供法律培训,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社区法律顾问已经成为社区依法行政的参谋员。
“自从有了社区法律顾问,社区干部更敢干事、更能干事,干事也更有底气了。”周建玲说。据统计,莲湖区“1133”工作模式推行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5万余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7万余次,培训讲座6744次,化解矛盾纠纷6290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35304人次,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有法律问题必答、有法律需求必应,已成为莲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标签。
(董春瑜 记者 马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