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蓄势扬帆破浪行——西安市法院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1.jpg

市中院领导为获得“2021年度西安市法院系统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单位颁发奖牌 。

2.jpg

市中院领导为全市法院办案标兵颁发荣誉证书。

4月24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市法院院长会议,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务,授予碑林区人民法院、新城区人民法院、未央区人民法院、雁塔区人民法院、灞桥区人民法院、蓝田县人民法院6个单位“2021年度西安市法院系统优秀法院”荣誉称号,通报表彰了20名全市法院办案标兵,并对2021年度全市法院系统各项重点工作先进集体及个人、2021年度全市法院系统各项业务工作先进集体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据了解,2021年,西安市法院系统共审执结案件38.13万件,同比大幅增长43.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1.7个百分点。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3.74%,较上年度大幅降低1.74个百分点;生效案件发改率由上年度的0.19%大幅降低到0.08%。全市法院员额法官人均结案406件,高出全省平均值163件。西安市中院在全国414个中级人民法院中收、结案数量均位列第6。同时,全市法院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有4个集体和3名个人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表彰;10个集体和17名个人受到省级表彰;12个集体和55名个人受到市级表彰,多项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浸透了西安法院人的汗水和心血,记录了西安法院人的奋斗足迹……

发挥司法职能 厚植为民情怀

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西安市法院系统服务大局更加有力高效。西安市中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暨“百日攻坚行动”方案50条》等规范性文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件》,切实抓好“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等3项牵头指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及时印发《关于做好“双减”相关工作的通知》,依法保障“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共受理此类案件1140件,审结423件;制定《关于为“十四运”道路场馆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工作方案》,依法办理涉“十四运”非诉执行案件40件;化解涉“苹果城”项目系列执行案。

西安市法院系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推出便民利民措施231项,落实具体事项2531件。注重服务和保障民生,审理生产销售假药、假口罩、“僵尸肉”、伪劣产品等涉民生案件6968件,李某利等非法经营案入选全国食药监管执法司法典型案例;坚持疫情期间司法服务不“打烊”,审理因疫情引发的合同违约、企业债务等案件982件,依法为中小企业解除查封扣押、修复信用,有力保障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开展追薪维权专项行动,建立讨薪绿色通道,审理劳动争议、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4731件。人民群众对全市法院的满意度持续提高。

为提高基层司法服务质量,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西安市中院制定人民法庭“两化”建设实施方案,统筹部署全市“两化”建设10项要求,组织推动全省“示范法庭”“达标法庭”的申报、评定工作。鄠邑区法院草堂法庭、高陵区法院泾渭法庭被省高院评为“示范法庭”;周至县法院终南法庭,临潼区法院新丰法庭、雨金法庭被评为全省第一批“达标法庭”。目前,市中院正在积极推进全省第二批“示范法庭”“达标法庭”的推荐评定工作。

聚焦主责主业 抓好执法办案

2021年,全市法院系统受理案件达到创纪录的44.89万件,同比增长56.3%,占全省法院案件总数的42.3%。

全市法院全年受理刑事案件1.26万件,结案1.05万件。依法审理危害国家政治安全案件,审结此类案件27件49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共审结涉黑涉恶案件21件73人,执行到位“黑财”3.54亿元。市中院执二庭、刑二庭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法院扫黑除恶先进集体。全市法院严惩电信网络犯罪,积极参与“断卡”行动,受理涉电信诈骗类案件227件409人,依法审理范某亮等71人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和吴某潮等34人电信诈骗案,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从快审理诈骗、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涉疫犯罪案件35件。

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7.74万件,审结23.08万件,妥善审理人格权类案件1714件;依法审理房屋买卖合同案件1.39万件,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审理金融借贷、民间借贷、群体性证券虚假陈述案件8870件;受理各级国资系统申请的破产案件22件,按节点推进涉案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成立全省首家破产管理人协会,提升破产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通报2020年知识产权典型案件,3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优秀指导案例。

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成果,深化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4.93万件,执结13.09万件;组织开展“三秦飓风2021·我为群众办实事”“涉民生案件执行”等大型集中专项执行活动,共发放执行案款40.86亿元。

深化司法改革 坚持从严管理

西安市法院系统有序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制定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责与合议庭(独任法官)审判权责“两份清单”,基本建立了权责明晰、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作为全国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单位,西安市中院制定改革试点任务分解方案,细化分解68项工作任务,积极探索独任制、小额诉讼等工作新模式。试点以来,全市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4.7万件,平均审理期限30.57天,适用简易程序结案32.34万件,平均审理期限51.13天,在线立案5.9万件,在线庭审1.2万次,电子送达23.4万次,“简案快审”取得良好效果,多项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推广;全面完成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刑事诉讼“三项规程”改革等试点任务,创造了具有西安特色的经验成果。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全市法院均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严格落实“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法院干警谈心谈话实现全覆盖;聚焦顽瘴痼疾整治,深挖彻查问题线索,认定违规55人,处理55人;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主体责任清单,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制定《关于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整治方案》,组织法官干警及聘用制书记员填写《个人干预过问案件情况自查申报表》,落实月报告、季报告及定期通报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开展审务督察156次,下发纪律通报45期,纠正纪律作风问题263件,筑牢廉洁司法防线。

过往皆为序章。今后5年,是西安市法院系统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期、攻坚期、突破期。全市法院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将司法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全市法院一盘棋思想,以“1863”工作法为抓手,常态化推进“双进”工作,努力实现“六个院”建设目标,争创全国一流法院。据了解,“1863”工作法中的“1”即坚持党建引领;“8”即抓牢“大局、为民、公正、发展”8字4项工作重点;“6”即树立“认真、细致、踏实”的6字工作理念;“3”即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抓、抓重点,扎实干、干扎实”的3项工作标准。全市法院系统将通过运用“1863”工作法,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政治建院”“业务强院”“团结治院”“活力兴院”“文化融院”“幸福在院”建设目标。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