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小巷里的“烟火气”

在古城西安的中心,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当地人称为“回坊”,这里有成片的街巷院落,有浓浓的烟火气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庙后街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此。

5.png

近年来,法庭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加强府院联动,紧扣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的目标,积极对接辖区基层治理单位,进一步构建多元解纷工作“大格局”。

法官干警“走出去” 

让矛盾纠纷解于萌芽

“我也是这家里的一份子,这钱必须有我一份。”自从“坊上”的马大爷去世后,这种吵吵闹闹、摔摔打打的声音,邻居们早已司空见惯了。

马大爷去世后,四名子女对遗产分割问题产生了争议,其中两名子女放弃继承遗产,另两名子女坚决要求分割遗产。各方协商无果、关系破裂,准备向法院起诉。

在法庭的法官进社区走访时,学习巷社区书记兼主任白秀兰向法官反映了这个纠纷,详细介绍了马某一家的家庭情况,帮助法官迅速掌握争议焦点。

6.png

法官将当事人请到社区,在学习巷社区的“嫲嫲娅娅议事会”上,双方畅所欲言,社区干部拉家常、讲情理,法庭干警讲事实、讲法律,既商谈继承遗产的民事权利,也协商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最终四名子女均放弃继承份额,所有遗产全部由马大爷的配偶继承,四名子女轮流赡养老人,谁履行赡养义务较多以后就多分遗产,谁履行赡养义务少就少分遗产。最后这起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没有进入法院形成诉讼案件,马氏家族的亲情也得以修复。

像这样由社区在矛盾苗头介入,及时化解纠纷弥合关系的案例,在“坊上”不胜枚举。“我了解社区,法官了解法,我们一起调解矛盾,一加一大于二。”白秀兰主任表示。庙后街法庭主动“走出去”,打破传统被动受理、坐堂问案的解纷方式,主动“走出去”,了解社情民意,开展走访调研,摸排纠纷苗头,在诉前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万人成讼率显著下降。

近年来,法庭还探索建立社区共享法庭、行业共享法庭和校园共享法庭,努力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源头化解。先后联合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嫲嫲娅娅议事会”、洒金桥社区“爱心服务驿站”、红埠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纠纷化解共享驿站;与陕西省清真食品协会共同搭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平台,多次深入辖区重点企业开展普法宣传;联合团区委、区检察院、区教育局、北院门街道、庙后街小学等举办红领巾法学院学生模拟法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特邀调解“引进来” 

让多元解纷凝聚合力

回民街,是闻名遐迩的美食文化街区,旺季中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庙后街法庭辖区内商铺林立、游客众多,为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法庭设立了行业调解室,聘请了一批能人作为特邀调解员,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耐心沟通,让很多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速度与温度。

“案子这么快能调解成功真是省了很多麻烦,必须为莲湖法院点赞。”在旅游公司门口,张经理笑着伸出了大拇指。

陕西某旅游公司就是庙后街法庭设立行业调解室的受益者。旅游公司与某旅行社曾系多年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由旅行社代旅游公司销售景区门票及演出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旅行社长期拖欠销售门票费用未付,旅游公司诉至法庭。

7.png

法庭里,特邀调解员袁思琪正在与双方积极沟通,制作笔录总结案件焦点。小袁曾是旅游公司职工,熟悉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的合作模式,他在接手该案件后,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情况并作出规划,最终促成旅游公司与旅行社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

像小袁这样有着专业背景的特邀调解员,在莲湖法院还有很多。除行业调解室外,法庭结合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和民族聚居区特色,还设立了民族群众调解室、代表委员调解室和人民调解室,由法庭4名员额法官、6名驻庭特邀调解员及其他非驻庭特邀调解员组成“4+6+N”多元解纷梯队,积极运用人民法庭调解平台开展线上调解,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依法进行司法确认,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转入员额法官团队及时审理。半年来,法庭有93.86%的纠纷通过多元解纷途径实现了分流,通过诉前委派调解和诉中委托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智慧法庭“更融e”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被告来不了,我本来都对解决纠纷没报多大希望,没想到竟然当天连钱都装到口袋了,人民法庭真是太便民了。”前不久,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在西安莲湖法院庙后街人民法庭e法庭成功调解,当庭收到转款的李某对数字化庭审赞不绝口。

在这起纠纷中,被告陈某向办案法官告知本人因工作原因无法亲自前往参与诉讼,法官指导陈某使用“e法庭”参与线上开庭。

8.png

一根网线一块屏,e键开庭解纠纷。当天,承办法官在查明事实后,积极引导当事人调解解决,最终双方当事人线上达成调解意见,圆满解决此案。

作为西安莲湖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法庭以信息科技创新为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增势赋能。法庭在诉讼服务大厅配有立案一体化终端、纠纷化解指引服务终端、诉讼文书自助生成终端、智能材料收转云柜等多种信息化设备,为当事人提供各项诉讼服务,为人民法庭落实“立审执”一体化要求提供技术支撑;开通智慧e法庭、云上法庭、共享法庭等多个信息化法庭,配备有智能语音识别设备,庭审录音录像实现全覆盖,为异地当事人提供在线庭审便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庭审;共享法庭与司法局、街道办、社区等职能部门或基层治理组织联动,通过深度应用各项智能化庭审系统,推进法庭庭审各项工作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