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 绘就长安新画卷——西安市长安区平安建设工作侧记

8月6日,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韦曲派出所广场社区警务室民警黄骞向群众讲解防范养老诈骗相关知识 。李梦超 摄
在古城西安南边的长安区,常住人口111.1万人,人们安居乐业,生活井然有序;这里有山有水、有城有乡、有田有塬。2023年,长安区平安指数排名位列西安市区县第一,先后荣获“陕西省平安区县”“陕西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创新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区,被评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 “一站式”接待中心 让群众少跑路
“以往,长安区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矛盾调处、诉讼服务、检察服务等业务场所分处城区不同位置,群众办事存在 ‘次数多’‘部门多’等问题。”长安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宇红介绍,2024年,长安区建成了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区综治中心,打造“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的“一站式”平台,让群众少跑路,有地方“找说法”。
今年3月21日,王某峰和王某伟的纠纷在长安区综治中心申请调解。调解员周雅静、李浩经了解得知,王某峰欠王某伟土地承包款多年,欠款人王某峰2023年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后期治疗费很大。为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周雅静与双方当事人以“聊家常”的方式沟通,从情、理、法不同角度给双方讲道理。最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各退让一步,在调解员的见证下,王某峰妻子通过微信一次性支付了王某伟欠款。王某伟对这样的高效解纷方式赞不绝口。
长安区全力提升区、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站)功能,自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3.3万人次,受理矛盾纠纷4136起,办结率达95%。
■ 一支网格员队伍 守护群众平安
由于地广村多,长安区将秦保、巡河、护林、社会治理等网格优化整合成“一张网”,精细划分网格,组建607名全科专职网格队伍,推动网格员化身平安建设“八大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做到“小事不出格,问题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7月31日12时50分,大兆街道网格员岳媛在日常巡查到甘寨村北的路边时,看到非机动车道边躺着一名男子,脸色苍白、双眼紧闭、身体微微颤抖。岳媛急忙上前轻拍并呼喊该男子。男子睁开眼后,一脸的困倦和不知所措。考虑到安全和天气,岳媛在路人的帮助下,将该男子扶到安全的地方。经过了解得知,该男子家住曲江,患有脑梗,头一天下午出来后迷了路,手机没电又联系不上家人,便躺在路边睡着了。岳媛用该男子手机背面的电话号码,与其姐姐取得了联系。14时许,该男子的姐姐开车来到现场,向岳媛及路人表达了感激之情。看到该男子被家人接走,岳媛才放心地离开。
2023年以来,长安区共办理网格事件45万余件,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7.7%,电诈案件警情同比下降48.4%,火灾起数同比下降46%,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4.69%。
■ 办一案促双赢 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长安区政法机关紧扣 “两行动、两措施”工作,不断探索法治护航企业发展的新路径,以法治之光照亮企业前行之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8月20日,航天法庭法官贺美荣成功调解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既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缓解了被告的资金压力,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018年,原告购买了被告开发建设的房屋并签订了合同,约定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720日内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然而,被告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为原告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原告便诉至法院,并要求被告按照日万分之二的利率向其支付逾期办证违约金40余万元。
经过贺美荣耐心细致释法明理工作,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并很快达成调解共识。被告同意在调解书生效后10个工作日内,向原告支付逾期办证违约金16万余元。
这是长安区政法机关深入推进 “两行动、两措施”的一个缩影。
全市政法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两行动、两措施”开展以来,长安区政法机关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17件23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全面起底近五年合同诈骗等涉企案件,排查出的14件涉企挂案已全部办结,15件涉企涉法涉诉积案已化解14件;根据服务保障营商环境10条措施,制定《长安区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生产经营管理办法》,挽回税收113万余元,带动就业238人,避免办了案子、垮了企业;严厉打击侵害科创企业违法犯罪,办理涉企知识产权案件712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依法对2050家企业采取“活封活扣”“执行和解”措施;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执行行动,帮助回笼资金1.5亿余元;鼓励诚信,惩戒失信,及时为51家主动履行债务的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以法治力量引导诚信风尚。(记者 杨扬夏子;通讯员 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