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做实“连心警务”—— “解忧杂货铺”里的共治力量

“警察同志,我家楼上漏水的事儿,多亏你这‘解忧杂货铺’帮忙协调,终于解决了!”8月23日一大早,西安市未央区居民李阿姨就来到警务室,握着社区民警的手连连道谢。居民口中的“解忧杂货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店铺,而是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的便民服务平台。未央公安在社区工作中,依托现有警务室和暖心警务会客厅创新打造的“解忧杂货铺”,是“连心警务”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最小共治单元”发挥效能的前沿阵地。

以往,群众有了问题往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奔波,不但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问题解决的效率也不尽如人意。未央公安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于是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解忧杂货铺”。在这里,社区民警变身为群众的专属“勤务员”,主动收集群众的诉求。

“我们每天都会在社区巡逻,和居民聊天,把他们遇到的难题记下来,不管是邻里纠纷还是生活琐事,都能在‘杂货铺’里找到解决办法。”谭家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昱博介绍。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解忧杂货铺”整合了社区、物业、司法、志愿者、治安协理员等多方力量,形成“N+1”的服务模式,社区民警打破“坐堂办公”的传统模式,变“群众上门找”为“主动找上门”。民警们每天带着“民情记录本”在小区里转一转、和居民聊一聊,将收集到的矛盾纠纷、民生诉求、安全隐患等一一记下,分类梳理后,联合物业、社区、司法等力量“对症开方”。无论是邻里口角、噪声扰民,还是独居老人、小孩无人看管,只要群众有需求,“解忧杂货铺”都能“接单”“派单”“回单”。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由民警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商议解决方案,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以前觉得民警是处理大案要案的,家里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好意思麻烦他们。现在好了,‘解忧杂货铺’就在楼下,有事随时都能找到人。”居民张女士说道。

未央公安将“最小共治单元”理念融入“解忧杂货铺”的运作中,以社区为基础,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民警、辅警、社区工作人员、治安协理员等,形成紧密协作的治理团队。

这些“最小共治单元”如同一个个“神经末梢”,深入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及时感知并处理各类问题。

某老旧小区存在停车难、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居民意见较大。“解忧杂货铺”收到反馈后,所属网格的共治单元迅速行动。大明宫派出所社区民警高凡协调交警规范停车秩序,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物业则加大对小区设施的维护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此外,“最小共治单元”还在信息收集、隐患排查、治安防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定期开展联合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有效提升了社区的治理水平。

“最小共治单元”运行以来,成功解决了无数群众的烦心事。在湖滨花园社区,相邻两家因楼道堆放杂物产生纠纷,矛盾逐渐升级。未央湖派出所社区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组成调解小组,多次上门调解。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和解,楼道恢复畅通,邻里关系也重归和睦。

7月初,一位老人独自在家突发疾病,家人却远在外地。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异常,迅速通知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大家一边联系120急救中心,一边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老人家属。由于救助及时,老人转危为安,家属感激不已。

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串联起社区的平安与和谐,也让“连心警务”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解忧杂货铺’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眼前。”公安未央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未央公安的“解忧杂货铺”已成为社区里的“暖心地标”,社区民警也成为居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通过“连心警务”和“最小共治单元”的有机结合,不但提升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