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需求为方向——金台区法院推进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近年来,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司法协同 多元解纷
“感谢张法官,我已经收到了被告拖欠的钱款,没想到不需要缴诉讼费事情就解决了,谢谢您。”当事人李某向立案庭庭长张凤打来了感谢电话。
金台区法院在不断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市域治理“道交调解联动机制”。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诉讼至法院后,通过签订诉前化解机制确认书,无需缴纳诉讼费用,即推送至联动机制试点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调解员先行组织三方进行行业调解。调解成功案结事了,调解不成再由诉前法官或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或缴纳诉讼费后转入业务庭审理。通过“道交调解联动机制”化解的案件履行款约30余万元,履行到位率100%。
“我们17名农民工十几万元的工资,立案庭法官4个小时就为我们讨回来了。金台区法院涉农民工工资三方联动机制就是好,为你们点赞。”终于拿到被拖欠3年之久工资的张某紧紧拉着立案庭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近年来,金台区法院牵头与区司法局、人社局建立“涉农民工工资三方联动机制”,合力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题,将工作前置至人社局劳动监察环节,通过“一小时响应”“简案现场办+繁案三日办”“线上+线下互补”三项制度,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该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为124名务工者“零成本”当场拿回劳务费194余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主动融入 递进分流
今年以来,金台区法院积极与党委政府对接,主动融入综合治理大格局,率先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在蟠龙法庭试点设立“三进”工作站,将蟠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及18名特邀调解员吸纳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线上视频调解+线下司法确认”的方式,将“N+1+N”的调解模式打造成基层矛盾纠纷前端化解的“桥头堡”,打造“多元化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具有金台特色的“漏斗式”矛盾纠纷递进分流模式。成立流动诉讼服务中心,深入社区及偏远乡村6次,当场立案27件。利用好12368诉讼服务热线,及时接受和处理群众来访咨询、举报、投诉等。今年以来,已经接受来访群众诉讼电话10000余次,为近20000人次诉讼群众完成立案工作。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5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师生代表等200人走进诉讼服务中心,感受人民法院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科技加持 优化服务
近年来,金台区法院通过资源整合、功能完善等举措,加快立案庭提档升级,扩建立案大厅,优化服务区域,设立八个服务窗口和一个导诉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功能、全方位、跨区域的诉讼服务体验,全年已接待来访群众20000余人。金台区法院向科技要生产力,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无线网络全覆盖,增配叫号机、诉状自动生成机、诉讼查询机、诉讼风险评估机等设备,借助陕西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共完成网上立案审核205件,成功立案66件,跨域立案24件;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受理调解案件共计2259余件;免费为15000余名当事人定制了个性化诉讼服务,完成线上保全申请共计574件,在线退诉讼费730件174万余元;建立案件随机分配系统,所有民商事、行政、刑事案件都采用随机分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记者 史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