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更多 劲头更足——岐山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
7月5日,堰河村利用小板凳会宣讲相关政策。
今年“三夏”农忙时节,岐山县凤鸣镇堰河村的田间地头里时常能看到村“两委”成员忙碌的身影。在“三夏”期间,他们帮助在外务工和行动不便的村民收割小麦29亩、播种玉米15亩。
堰河村位于岐山县城西北1公里处,全村11个村民小组3534人,党员156名。今年以来,该村先后获得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市农民增收先进村及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堰河村乡村治理的成效。
近年来,岐山县全面落实宝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重点创”工作任务,以推进“十小自治”工作法为抓手,严格落实“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工作要求,在堰河村实施“张开嘴、迈开腿、伸出手、沉下身”四项举措,创新乡村治理新方式、构建平安建设微元素,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堰河村坚持大家事、大家议的原则,通过“小板凳”搭建“小平台”,利用小板凳会向群众宣传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在畅所欲言中,村干部了解民情民需,面对面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用拉家常式的讨论,使群众利益有保障、政策执行有实效。堰河村通过举办道德讲座、召开道德评议会,按照村规民约,对村民移风易俗、传承孝道、爱护环境等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并设立“红黑榜”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带动全村弘扬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风尚。
堰河村积极推行总支书记包全盘、支部书记包片区、党小组长包农户“三包”机制,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年来,堰河村坚持村干部带头、志愿者参与,入户为村民进行养老保险金、高龄补贴年检,同时定期为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村民干家务和采购物资。堰河村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为村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入户为村民检查身体,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堰河村常态化开展小帮扶,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送出的温暖。爱心人士在堰河村设立了村级互助基金,截至目前已累计援助生活困难家庭17户。堰河村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协同医护人员上门为村民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设置巡回法庭审判点,通过村民旁听庭审,增强村民法治意识。
结合“八个一”活动,堰河村党员积极参与管护一条道路、负责一处秸秆禁烧、调处一起突发事件、管理一处垃圾收集点、参与一次治安巡逻、包抓一户企业生产安全、照管一户五保残疾人、化解一起矛盾纠纷等活动,沉下身办好群众身边小事务。今年以来,村党组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方式,栽植大樱桃200亩、蟠桃180亩、黄桃120亩、黑李子43亩、西瓜400余亩,预计年集体收益43万余元,同时吸纳64户群众216人就近务工,实现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堰河村在岐山县委平安办精心指导下,持续狠抓乡村治理“四项举措”,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实现党建领导力、治理保障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四个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村干部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劲头更加充足。
(记者 史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