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营商环境更优更好——宝鸡金台法院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侧记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司法工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措施,探索推行“一核引领、双向支撑、三联聚力、五措并举”的“1235”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最怕打官司问累、跑累、诉累,金台区法院‘1235’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为企业争分夺秒,极大方便了企业诉讼。”10月30日,宝鸡某电器销售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该“1235”工作机制中的“1”即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核心;“2”即搭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驻法院工作站和“商会+法官”调解工作室两个平台,组建司法服务志愿者和“金法徽”司法服务团两支队伍,织密司法服务保障网;“3”即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一对一服务联动 、“总对总”线上联调、面对面宣讲联防,及时高效化解涉企纠纷;“5”即精准实施全天热线服务、每周追踪问效、每月走访交流、季度巡回送法、年终总结考评五项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自今年5月22日该机制运行以来,该院已累计化解涉企纠纷1300余件,涉及金额1.4亿余元。
“原告代理人、被告代理人,能听到我说话吗?”“可以听到。”“好,现在就双方买卖合同纠纷进行线上调解……”
今年9月,一起跨省买卖合同纠纷通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与金台区法院“总对总”诉调对接调委会平台,在线上得到了调解。
原告河南某工业设备生产企业自2021年5月起为金台区某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合同价格为78万元,该设备已经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但金台区某企业一直拖欠货款未付。原告遂诉至法院。
受理案件当日,金台区法院将案件委派至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驻金台区法院工作站。特邀调解员即刻跟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了解到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及金额均予以认可,被告企业负责人担心法院判决会对企业信誉产生不良影响。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特邀调解员对该起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因原告系外地企业,其负责人受疫情影响无法到达现场,调解员便借助“总对总”诉调对接线上平台,通过视频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法院予以司法确认。随后,原告收到了货款。
如何高效便捷解决企业纠纷,一直是金台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金台区法院不断充实多元解纷力量,深化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的合作,率先在全省法院开展“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由1600余名行业调解员“云上”化解涉企纠纷,截至目前,已累计线上调解各类纠纷823件,调解成功率达63%。除此之外,金台区法院与金台区工商联协作,成立“商会+法官”调解工作室,将法官以网格化服务的形式嵌入商会、重点企业中,为商会、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纠纷。
今年8月,金台区法院组建“金法徽”司法服务团深入结对企业、商会,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为辖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
“金法徽”司法服务团由37名法官组建,结对帮扶全区11家商会和26户重点企业。在每月开展的企业走访中,“金法徽”司法服务团的法官聚焦企业、员工法律需求,为企业查找风险点,开展“问诊式”法律服务,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针对走访中企业提出的法律问题,及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及风险防范措施。截至目前,“金法徽”司法服务团共走进企业开展服务57次,累计解决法律难题210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此外,金台区法院还开通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热线,设立1名企业联络专员,全天候接听并解答企业、群众法律咨询,对营商环境相关问题分类登记、建立台账,并每周通过电话或实地回访进行追踪问效,直到问题化解。
(记者 史红海 通讯员 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