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陇县:全面摸排查隐患 多措并举促稳定
近年来,宝鸡市陇县县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抓实三条摸排线,多措并举全力排查化解矛盾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聚焦“细”字抓摸排,做到“全覆盖、底数清”。陇县坚持把摸清底数作为摸排化解的基础,围绕重点对象,抓实三条线,推进摸排向实处着力、往细处落实。
抓实“接访下访”这条线。全县深入践行“浦江经验”,进一步落实领导接访下访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县级领导坚持每周到信访大厅坐班接访,倾听群众诉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开展走访,主动了解掌握群众困难问题,及时梳理汇总12345政务热线反映问题,多条线排查各类矛盾隐患1921件,有效化解1915件,跟踪督办6件。
抓实“基层摸排”这条线。镇村及各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属事负责”责任,围绕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医患纠纷、房产物业、欠薪欠资等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六失一偏”等重点群体,“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排查化解重点领域突出社会矛盾522件,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
抓实“案件侦办”这条线。政法各单位发挥职能作用,注重在各类司法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矛盾风险。县综治中心收到反馈的矛盾隐患8条,经过精准分析研判,及时向各镇及相关单位进行预警提示,进一步拓宽矛盾隐患排查的途径。
聚焦“实”字深化解,做到“防风险、降温度”。陇县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实各类措施,找准症结、多方施策、深入化解。
“宣传+教育”解“疙瘩”。针对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少、年龄偏大和政策理解有偏差等重点人员,坚持定期上门开展普法宣传和“送法律、送文化、送技术、送温暖”四送活动136场次,提高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意识。
“关怀+疏导”消“怨气”。针对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心态失衡、关系失和、性格偏执人员和仇视他人等重点人员,综治、司法、信访、心理服务中心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发动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及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反复上门疏导,把危害讲清、把心结打开,消除心中不满情绪。
“调解+管控”降“风险”。针对扬言报复社会、有暴力倾向、有过激言行的重点人员,陇县发挥行业及村级调委会、人民调解员、“三官一律”、网格员的作用,通过“背对背”“面对面”调解,全面化解矛盾风险。落实县、镇、村、组、派出所“五包一”责任,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密切掌握行为动向,加强动态管控,严防发生现实危害。
“救助+帮扶”送“温暖”。针对遇到突发变故、重大疾病的重点人员家庭,陇县通过民政救助、社会赞助、群众捐助等手段及时施援施救585人次,帮助其渡过难关。陇县通过家风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志愿服务队等各级组织,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4件,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聚焦“效”字强机制,做到“强落实、有闭环”。陇县健全完善预防、化解、督导、问责闭环落实机制,有效摸排化解矛盾风险。
落实分析研判机制。陇县坚持周排查、周分析、月研判制度,组织镇村、相关部门对突出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同类事项进行集中研判,重要问题开展专题研判,实施清单台账管理,分类交办推进矛盾风险化解。落实联防联动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组织动员镇村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联动发力,全面落实重点人员服务管控措施,实现管得住、服务好。
落实督导考评机制。陇县坚持调研指导、检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不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摸排管控工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将平安稳定情况与干部职务调整、职级晋升挂钩,倒逼责任落实。
落实倒查问责机制。陇县落实督办、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对因摸排管控不到位、失职渎职,对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责任人,按照《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摸排化解取得实效。(闫引虎 张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