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以改革之力助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宝鸡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聚焦检察监督重点领域,紧盯工作机制和办案方式瓶颈问题,立项攻关了一批改革项目,为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压加力,激发改革创新动能
改革是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宝鸡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改革工作,从方案审定、检查指导,到督促落实、总结推广,层层跟进,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宝鸡市检察机关以改革创新项目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攻坚克难,2024年以来,自主申报、确定立项了9个改革项目,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和掣肘法律监督的深层次问题。近日,宝鸡市检察院组织召开改革创新项目调度会,点对点将9个项目全面梳理,了解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谋划下步工作举措,进一步夯实了改革创新的工作责任,激发了责任单位解放思想、勇立潮头的热情。
提质创优,提升改革创新效能
突出改革之“新”。陇县检察院扎实推进“一站式”速裁轻刑快办机制建设,会同县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制定《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分类办理工作机制》《认罪认罚案件集中讯问、出庭试行办法》等,组建速裁办案组,采取集中审查、集中讯问、集中派员出庭等方式,快速办理了一批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适用率从5%上升到45.59%。“通过办案,我们深深体会到,小案从简、从快办理,有效减少审前羁押时间,让当事人尽快回归正常工作生活,是展现检察担当、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陇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谭少芳说。
突出改革之“精”。以优势工作为突破口,打造宝鸡检察品牌;以短板工作为切入点,建立更多“精细化”工作机制。宝鸡市检察院自主研发了一审公诉罚金刑监督模型和法院逾期未判监督模型,通过确定监督点、设立监督规则、搭建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批量筛选法院程序上超审限,实体上罚金刑错判案件线索,推动个案精准审查,继而扩大监督案源,提升审判监督工作质效。目前,两个模型相继在陕西省检察院数字检察中心和最高检全国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上架运行。
突出改革之“实”。改革的目的在于充分释放检察“生产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法治产品、检察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宝鸡市检察院围绕民事执行活动的精准监督项目,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选择执行、乱执行等违法情形,部署开展涉企业民事执行专项监督,提高执行效率,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创新推行民事执行监督告知制度,有效拓展了民事执行申请监督案源渠道。太白县检察院依托地域特色优势,聚焦秦岭核心区鳌太线非法穿越、秦岭细鳞鲑非法捕捞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察监督,通过典型案件的办理,让群众直观、真切感受到侵害秦岭生态违法行为将付出的代价,以案促改。
协同联动,汇聚改革创新合力
检察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宝鸡市检察机关坚持“一把手”负责,积极构建“上下纵深推动、部门横向联动、社会各方协同”的改革项目工作大格局。
宝鸡市检察院积极与相关部门构建救治一体化工作体系,建立受害家庭关爱机制,与民政、教育、卫健、乡村振兴、退役军人事务、妇联、残联等行政职能部门和组织全面对接,推动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和数据共享,协同做好对受害家庭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救助帮扶工作,充分运用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宝鸡市检察院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履职新模式,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共同研究建设方案、服务标准、评价考核机制等问题,组建宝鸡未检司法社工团队、未检司法社工专家库、司法社工讲师团“三支队伍”,为项目落地运行夯实基础。近日,在宝鸡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履职新模式工作研讨会上,宝鸡市关工委副主任刘峰说道:“通过检察机关、专业司法社工共同牵手涉案未成年人,引入专业力量,真正实现对涉案未成年人从‘管’到‘帮’的转变。”
宝鸡市检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全力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记者 史红海;通讯员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