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沉“格”中 事成“网”内——武功县探索推进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赶紧,赶紧,穆大民和他媳妇又吵开了!”
9月3日一大早,武功县普集街道营上村的网格员穆晓东火急火燎找到包村民警董银浩说:“穆大民和他媳妇朱小红因为离婚的事又开始闹了,你赶快去看一下。”
董银浩赶往现场对二人进行劝说后,立即召集网格长穆建立、网格员杨宏社和村警务室警务助理等人开展矛盾调解工作。在大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下,二人当场达成和解。
今年以来,武功县委政法委紧扣“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德润武功、共治共享”主题,以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在营上村试点推出“1+1+N”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即1个包村民警+1个村级警务助理+N个治安网格员,全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法治服务融网格
“走,到‘家园卫士’那儿评理去!”在营上村,村民之间遇到解不开的“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园卫士”。
聚焦老年人多、治安隐患多、矛盾纠纷多等突出问题,营上村警务室联合村委会,大力推行“1+1+N”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该村以1条街道、185户为一个网格,由北至南划分5个网格,每个网格内配备1名网格员,每5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长,由营上村警务室警务助理担任。与此同时,他们把法治保障与网格融合,利用政法干警在本村人熟、地熟、情况熟、法律知识熟、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聘请原籍为营上村的5名政法干警,组建“家园卫士”队伍,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在实际工作中,警务助理负责信息收集并反馈问题,统筹5个网格日常运转;网格员负责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治安巡逻防控、平安法治宣传等工作;“家园卫士”协助警务助理、网格员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法规普及。今年上半年,营上村累计调解矛盾纠纷43起,其中“家园卫士”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7起。
德治新风润网格
“我们要加快推进‘德润武功’建设,深刻认识德治教化重要作用,以道德规范在法治建设中夯实全民守法根基、在文明创建中涵养社会新风、在平安建设中提升治理水平。”武功县委书记蒲春侠在平安武功建设领导小组会上强调。
在营上村,提起薛平昌,村民们都交口称赞。今年52岁的薛平昌是村中公认的好人,同时他也被评为武功县“十大孝子”。
除了抓好党建引领、法融网格等工作,营上村还大力开展德治工作。该村以薛平昌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标杆,深入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网格里的矛盾纠纷少了,村风也更好了。
共治共享惠网格
9月30日,在外地工作的刘女士回到了老家营上村。准备进门的她,发现自家大门上贴着一张二维码门牌。她用手机扫了一下,村子的治安状况、预警防范提示、反诈知识等都出现在了手机屏幕里,往下滑动还有一键报警功能和生活缴费功能。“没想到,现在村子治理也赶上城里的社区治理了,还实现了智能化。”“智慧门牌”的推广让刘女士赞不绝口。
聚焦服务群众“零距离”,营上村警务室扎实开展“智慧门牌”安装工作,让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扫描门牌二维码就能实现与部分职能部门在线咨询沟通,查询行政管辖、地理位置、辖区民警信息,办理户政、就学、购买天然气等相关业务。截至目前,营上村已累计安装“智慧门牌”900余块,真正实现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我们要继续强化数字支撑,加快‘智慧门牌’推广应用,以管用、实用、好用为原则,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武功县委副书记、县长姚俊峰在观摩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说道。
据悉,“1+1+N”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已入选《平安陕西建设创新案例选编》,并在武功县192个村(社区)推广应用。武功县连续5年获评“全省平安县”,被授予陕西省首批“平安铜鼎”,县委政法委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政法干警的‘实干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平安指数’。”武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贾小轩说。
(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