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贴心法庭 ——礼泉法院赵镇法庭助力基层治理侧记
近年来,礼泉县法院赵镇法庭积极探索人民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审判工作精品化、矛盾化解多元化、法治服务贴心化。今年1至9月,赵镇法庭受理案件222件,审结213件;其中调解结案130件,无上诉、发还、改判案件,收案同比下降9.8%。2022年9月,赵镇法庭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示范法庭”。
抓前端 就地化矛盾
“这几年,因为土地征收款分配而引发的家庭矛盾比较多。赵镇法庭的法官给了我们村干部很多法律方面的帮助,让我们可以把矛盾就地化解。”礼泉县烟霞镇西屯村书记马运动说。
去年9月,烟霞镇西屯村的马家两兄弟因土地征收款引发矛盾纠纷。村调解委员会得知情况后,及时和赵镇法庭驻村法官联系,希望能得到法律帮助。针对土地征收款分配类案件的特殊性,在庭长臧晓亮的带领下,驻村法官与村干部、土地征收工作小组人员共同跟进,一起对马家两兄弟进行调解,从亲情等方面入手,释法明理。最终,马家两兄弟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西屯村共征收土地105亩,涉及32户村民。在此案成功调处的示范下,土地征收实现100%签约,群众零投诉、零诉讼。
为助力地方党委、政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源头预警和风险把控,今年以来,赵镇法庭推动党委、政府出台了基层治理协同工作文件,与镇社会治理中心建立了常态化信息交流和会商机制,实现了矛盾不出村、不上交。
集合力 靠前解纠纷
“这么多领导和部门参与调解,道理也讲了,法律也明了,我同意调解。”今年3月,在烟霞镇崔刘岩村社会治理服务点,在赵镇法庭法官和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涉及土地承包合同的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68岁的人民调解员崔存斌是一名党员。他热衷于人民调解工作,谁家有困难他都乐于帮助。2022年以来,他成功调解村级矛盾纠纷31起。“老崔对村民的情况十分了解,调解工作也有方法。他能力强,群众也信任他,谁家有了纠纷都愿意找他解决。”崔刘岩村书记崔树凯说。
为了高效率解决矛盾纠纷,2021年以来,赵镇法庭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整合18个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力量,构建了纵向贯穿法庭、镇、村三级,横向覆盖驻地各单位的多元化解格局。另外,赵镇法庭还在袁家村建立了旅游纠纷调解法官工作室,在唐昭陵景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使驻村法官和人民调解员能够第一时间深入群众,集中力量解决矛盾纠纷。
强机制 切实惠民生
“多亏了法官,一下子就把我们100多户的用气问题解决了。”2021年10月,礼泉县袁家村旅游度假区儒雅小区的业主杨某得知小区天然气用气问题解决后,拉着赵镇法庭法官肖艾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两年前,儒雅小区因迟迟未按合同要求接通天然气,给业主的生活带来了困难。在与开发商交涉未果后,业主代表将小区开发商诉至法庭。考虑到该案涉及100余户业主的利益,赵镇法庭在受理案件的当天,便及时与镇政府进行了沟通联系,同时组织业主代表和开发商进行协商。经过释法说理,开发商承认工作有不周之处,答应尽快解决问题。
“法庭结案不是为结案而结案,我们运用调解机制,力争通过一次调解、一个判决,实质性、终局性化解矛盾。”臧晓亮说。自2022年9月以来,赵镇法庭针对基层矛盾纠纷治理的不同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源头,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合力的构建;在诉前,加强诉前保全工作,提高案件调解的成功率;在诉中,强调法律文书说理和以案释法;在诉后,继续做深做优诉源治理,对判决之后、执行之前的“空档期”最大可能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礼泉,赵镇法庭通过一系列见实效的举措,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崔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