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渭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一街一品牌 绘就好“枫”景
“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咸阳市渭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符合区情实际的治理路径,让“枫桥经验”之花在城区竞相绽放。
文汇路街道打造“永奇调解工作室”;中山街街道成立“老街里民事直说调解室”;渭阳街道构建“老路来帮忙”调解服务品牌;新兴路街道建成人民调解“三室联动”工作站;渭城区人民法院构建“特邀调解渭城模式”……
花开满枝,硕果累累。渭城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党建红+法治蓝”为统领,按照“一街办一品牌”思路,全力打造基层人民调解品牌矩阵,让渭城区基层社会治理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永奇调解工作室”
让和谐新风吹进居民心坎里
“这就是我们文汇路‘知心大哥’黄永奇的调解室,进了这扇门,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10月31日,跟随文汇司法所所长张涛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文汇路街道 “永奇调解工作室”。
在“永奇调解工作室”里,映入眼帘的锦旗不禁让人想去了解背后的故事。
“这面锦旗是邮寄过来的,当事人在保洁公司工作期间,擦玻璃夹到手指造成粉碎性骨折……”“一个当事人在行走过程中被饭店门口的充电线绊倒,受伤后店家拒绝负责……”“有要求物业减免费用物业公司不同意的,有拖欠工资无法发放的,还有因为邻里纠纷打架的……”
一桩桩难事、一件件矛盾纠纷的解决,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矛盾就地化解。黄永奇说:“人民调解工作有维护社会稳定的成就感、回报社会的满足感。作为一名专职调解员,我的目标就是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幸福感。”
现在,“永奇调解工作室”已成为文汇路街道人民调解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文汇路街道各个社区和大街小巷,人民调解员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和谐新风吹进居民心坎里。
“老街里民事直说调解室”
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
“中山街街道人口密集,经济纠纷、商户矛盾多发。我们持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街道生根开花。”采访中,中山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豆崇林说。
为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中山街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模式,探索成立了“老街里民事直说调解室”,着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调解室在配有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专职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还吸纳辖区有声望、了解民情的干部职工担任人民调解员,同时发挥网格员作用开展网格调解。”中山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蔡荔红说。
小小调解室,营造大和谐。自“老街里民事直说调解室”成立以来,无论白天、晚上,不分工作日、节假日,这群基层矛盾的“解铃人”始终活跃在辖区各处。从门店商铺到居民社区,他们定期摸排走访,倾听群众诉求,做好信息收集、反馈,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是调解阵地,有效发挥了调解工作在维稳创安中的“缓冲器”“润滑剂”“减压阀”作用。
截至目前,“老街里民事直说调解室”已实现7个社区全覆盖,共有专兼职调解员147名。今年以来,“老街里民事直说调解室”共化解矛盾31件,调解成功率96.8%。
“老路来帮忙”
让农民工安“薪”不忧“酬”
“这就是我们渭阳街道各个社区的分布情况。我们街道是渭城区面积最大、人员分布最为复杂的一个。农民工有4000多名,解决农民工讨薪纠纷占了调解工作的一大部分。”在渭城区渭阳街道办服务大厅,渭阳街道“金牌调解员”老路——路争强指着墙上的社区分布示意图介绍道。“我大部分的调解地点都是在工地、在一线,在摸排中发现矛盾纠纷,现场第一时间就进行调解。”老路告诉记者,因为自己面对的调解群体大部分是农民工,所以工地的墙角边、楼顶上都成了他的“露天调解室”。
近年来,渭阳街道立足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积极构建“老路来帮忙”调解服务品牌,让农民工安“薪”不忧“酬”,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提供了坚实保障。据悉,在老路的帮助下,渭阳街道已成功解决了十余起欠薪事件。
“三室联动”
让群众事有人管难有人帮
新兴路街道老旧小区多、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新兴路街道建立了人民调解“三室联动”工作站。
“三室”由法律顾问工作室、情绪抒发室、联调工作室组成。法律顾问工作室由1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负责法律咨询,情绪抒发室由1名心理咨询师负责情绪疏导,联调工作室由相关科室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及社区民警负责联调。工作站实行 “站点吹哨、部门报到”的运行模式,对常见的一般性纠纷,联系纠纷发生地的社区调委会进行调解;对复杂矛盾纠纷,由街道调委会负责调解,统筹组织社区、职能科室、法律顾问、社区民警、心理咨询师、小区物业等部门及人员联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协同调解。
“三室联动”工作站依托民生西路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选聘专职调解员90名,实现了11个社区全覆盖。“工作站运行以来,以大家普遍关心的房屋租赁、婚姻家庭、劳动用工、消费维权等为重点,及时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新兴司法所所长苏莹说,截至目前,工作站已联合调解矛盾纠纷11起,进行司法确认5件,调解成功率100%。
“特邀调解渭城模式”
让多元解纷更快一步
走进渭城区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一个特殊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两鬓斑白、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嘴里说着话,手上的笔也没有停下,耐心地和一名案件当事人沟通。他就是渭城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孙庆民。在孙庆民手中调解成功的案件不计其数,有欠款纠纷、离婚纠纷、遗产继承纠纷等,用他的话说:“在调解中用情、用心、用法,才能合情、合理、合法处理好每一起纠纷。”
在渭城区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像孙庆民这样的特邀调解员还有30余人,他们中有政法部门的退休干部、企业负责人、律师、社区工作人员,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也有40岁。
渭城区人民法院把党建工作与人民调解深度融合,打造出“特邀调解渭城模式”。该模式在诉源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期纠纷化解率、同比案件下降率及辖区群众满意度在咸阳市法院系统位居前列。2023年1月至6月,该院受理诉前调解案件3084件,涉案总标的额13.9亿元;成功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1301件,司法确认819件,案件调撤率42.15%,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380余万元。
(记者 郭朝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