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检察:彰显法治力量 行政检察在行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行政检察是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公正司法与促进依法行政的双重职责。今年以来,咸阳市检察机关按照最高检要求,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行政检察工作追求,转变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多措并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扎实推进行政检察监督走深走实,着力提升监督质效,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内外合力履职,护航企业民生
咸阳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强化融合履职,推动内外部一体发力,持续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活动。围绕规范行政执法、保障民生安全、护航企业发展等主题,建立健全行政检察与行政审判、行政监管良性互动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衔接,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等工作机制,通过调取审判案卷、执法台账、行政处罚文书等进行摸排,排查各类行政违法行为线索。今年,全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办理“检察护企”案件33件,发出检察建议26件,制发检察意见7件。办理“检护民生”案件232件,发出检察建议108件,提出检察意见 116 件,化解行政争议8件。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进依法行政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理念创新,推进反向衔接
咸阳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最高检《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的要求,深化理念先导、创新监督机制、探索办案模式,打出“行刑衔接”监督组合拳。市院召开全市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全市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秦都、彬州院通过跨地区合作开展跟进监督,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泾阳院加强外部协作,联合23家单位会签《关于建立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联动机制。礼泉院、武功院与相关行政机关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杨陵院通过与行政执法部门、公安机关组建工作联络群,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沟通意见。长武、秦都建立健全行刑反向衔接内部移送机制,促进线索快速移交,提升办案效率。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开展至今,全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共受理刑事部门移送的行刑反向衔接案件381件,提出检察意见书231份。避免了“不刑不罚”,有力推动了轻罪治理提质增效。
凝聚多方合力,促进争议化解
“让检察官多走路,让当事人少受累”。全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探索构建一体履职、公开听证、沟通协作机制的“三位一体”工作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工作大格局,助推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维护行政机关合法行政行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市县两级检察院均与人民法院、行政机关建立了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化解行政争议案件 183 件。其中礼泉县检察院办理的王某某与某县人民政府履行职责检察监督案,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加强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优秀案件。秦都区检察院办理的杜某等六人诉某文化体育功能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停水行政强制行政判决执行检察监督系列案,被省院评为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
聚焦数“智”赋能,助推监督履职
全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立足最高检“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要求,从个案“小切口”入手推动解决类案“大问题”,努力开辟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新局面。市检察院根据近年来办案中频发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吊销驾驶证而未被吊销驾驶证,再次发生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不确定隐患的情况,在全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推广机动车驾驶证吊销监督模型,目前模型应用已获取案件线索 1138件,发现应吊销而未吊销驾照情形51件,发出建议29件,有效增强了该类型案件办理成效。
全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将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群众的合法权益尽心守护,为建设美丽咸阳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