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秦都公安累计办理户政业务 3.2万件,群众满意度达 99.6%—— “加减乘除”为民解烦忧
“没想到在派出所也能换驾照,不用再跑车管所,太方便了!”10月11日,家住咸阳市秦都区马泉街道的刘先生在茂陵派出所拿到新换领的驾驶证后,感慨万分。
今年以来,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创新推行户政服务“加减乘除”工作法,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群众办事难题,累计办理户政业务3.2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9.6%,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公安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秦都分局用“加”法增效,不断优化便民服务举措。
“以前办业务要挑工作日,现在随时都能约。”在吴家堡派出所,通过“预约办”服务完成户籍迁移的李女士对户籍窗口的便民措施赞不绝口。
绿色通道解急难,多元服务破壁垒。针对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秦都公安构建“线上+线下”“窗口+上门”立体化服务体系。在户籍窗口,秦都公安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将身份证补办等高频业务办理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组建“移动户籍室”开展上门服务,今年已累计提供上门办证、送证服务200余人次。
与此同时,秦都分局推出的“窗口预受理”“延时服务”“错峰办理”等机制,使群众办事时间选择自由度提升60%,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不挑时,公安服务不打烊”。
秦都分局以“减”法提速,通过数字赋能破解难题。
“现在扫个二维码就能预审材料,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在陈杨寨派出所,办理购房落户的王女士感受到了线上预审服务的便捷。
以“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用“智能预审”减少“重复提交”,秦都公安紧扣“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目标,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改革,将出生登记、死亡注销等12项业务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申请材料平均减少40%。通过搭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秦都公安实现与民政、卫健等部门数据互通,群众办事需提交的证明材料从平均8份减至3份。
秦都分局开发的“秦都户政”微信小程序,集成业务指南、在线预约、进度查询等功能,配合自助拍照机、身份证申领终端等智能设备,使80%的户政业务实现“零跑腿”办理。
“乘”法聚能,秦都分局以“智慧警务”引领服务升级,“素质提升”夯实服务根基。
秦都公安建设“智慧户政”体系,在全区9个派出所部署AI虚拟导办员“秦小安”,通过语音交互、屏幕指引等方式,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业务咨询;研发的“户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可自动核验材料真实性,将审核效率提升3倍。
在进一步提升公安警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秦都公安不断加强民警思想建设与能力建设,实施素质强警工程,拓宽培训途径,以个性化教育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每天晨会学习新政策,每周业务研讨解难题。”西兰路派出所从事户籍工作的新警朱妍的成长轨迹,折射出秦都分局的人才培养机制。秦都分局通过“每日一训、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的常态化培训,以及“老带新”“结对帮”等传帮带措施,推动民警业务熟练度平均提高50%。
“除”法祛“疾”,秦都公安转作风树形象,以“首问负责”制度杜绝推诿,以“限时办结”制度倒逼效率提升。
秦都分局建立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日常抽查、专项检查、回头复查的“三单三查”监督机制,推动公安政务服务质效大幅提升;推出的“好差评”系统覆盖所有服务窗口,群众可通过扫码、短信、热线等渠道实时评价,评价结果与民警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现在办事流程清清楚楚,非常细致!”在广场派出所,刚完成户籍迁移的张先生竖起大拇指。今年以来,秦都分局通过满意度调查收集建议237条,整改问题46项,群众投诉量同比下降72%,构建起“需求-响应-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
在秦都分局户政大厅的荣誉墙上,“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陕西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等牌匾熠熠生辉。而让民警们更加珍视的,是群众送来的38面锦旗和126封感谢信——这些带着温度的褒奖,正是对“加减乘除”工作法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