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中院以法治助力乡村振兴
9月22日,笔者在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近年来,铜川中院自觉将法院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助力乡村法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铜川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和产业扶贫、异地搬迁等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无障碍”定向诉讼服务,对经济困难当事人落实诉讼费“减缓免”政策,累计减缓免交诉讼费130余万元。该院将涉农重点案件纳入院庭长办案范围,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涉农案件686件,民事速裁程序适用率达47.58%,服判息诉率达98.52%。
铜川中院推进基层人民法庭进驻镇(办)综治中心、基层法院进驻区县综治中心工作,累计化解各类民间纠纷105件;推动全市网格员队伍协助法院送达文书和执行案件,网格员累计协助法院送达和执行278件(次)。2021年,该院部署开展了“空心法庭、走读法庭”整治活动,全市16个基层人民法庭全面完成法官进驻,实现全周期办案。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市16个基层法庭共引入特邀调解组织144个、特邀调解员217名。2018年以来,全市基层法庭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03件,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312件。结合铜川“无黑无恶无乱”乡镇创建活动,该院深入推进“无讼村(居)”“无讼网格”创建工作,先后培训人民调解员、网格员550余人(次),指导调处纠纷948件,深入纠纷易发多发村组、网格开展巡回审判211次。
铜川中院通过对审判执行中的大量案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厘清了农村高额彩礼陋习、高利贷盛行、农民合同意识薄弱、农用机械投保率低、农村赌博之风、农村诈骗犯罪是农民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以上六个方面的致贫要素提出解决对策,形成调研报告,向市级有关部门提出了治理建议,促成了《铜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铜川市规范民间借贷实施方案》等文件的顺利出台。针对部分农村群众合同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较差、维权观念淡薄的现状,全市两级法院根据已审结的涉农典型案例,编印了《农村实用案例》和《农民常用法律知识108问》,已累计向群众免费发放3.6万余册。2021年,该院与市司法局联合部署开展了“一周一案三问”普法微课堂活动,以一周一个案例、三个问答的形式对农民群众以案释法,已推送典型案例28期,全市法院涉农案件呈逐年下降态势。
(李成龙 通讯员 张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