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法院:发挥审判职能 推动社会治理
4月21日、23日,铜川市2家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3家环境资源保护法庭成立,将对辖区内的刑事、民事、行政生态环境和资源类型案件实行“三合一”归口审理,促进惩治犯罪、赔偿损失和修复环境协调统一,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行专业化司法保护。这是铜川两级法院发挥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铜川两级法院积极作为、多措并举,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着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建多元解纷机制
推动诉源治理
“康法官,你提出的这个解决思路,可行性较强,我们双方均同意按此思路协商解决。”3月10日,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康建军在锦园社区法官工作室,对一起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物业纠纷进行调解,双方均对他提出的解决办法表示认可。最终,这起纠纷在诉前阶段得到化解。
铜川两级法院创新建立“三进两联一引”多元解纷机制:法官工作室进驻社区,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社区、进网格、进乡村,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诉讼服务团队进驻综治中心,推动群众解纷“只进一扇门”;联合公安机关“和为贵”调解室和基层司法所协同解纷;引入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让参与诉讼活动的群众“最多跑一次”。
2022年以来,铜川两级法院诉前解纷2241件,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52%,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3.51%,诉源治理显出成效;持续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网上立案826件、诉前鉴定166件,依法发放司法救助金33万元,依法减缓免诉讼费158.13万元,有效破解当事人办理繁、缴费慢、往返跑等难题。同时,人民法庭“两化”建设有序推进,16个法庭获评全省“示范法庭”“达标法庭”,陈炉法庭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法院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聚焦审执主责主业
维护社会稳定
铜川两级法院切实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深入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领域刑事犯罪,加快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进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妥善办理各类涉民生案件,平等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公正裁判引领良法善治、文明有序的社会风尚;切实解决执行难,在执行攻坚中,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铜川两级法院依法审理环境资源和公益诉讼案件,推进修复性司法;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秦创原驱动平台建设等层面提供多元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司法助力。同时,铜川两级法院持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持续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持续推进“双进”专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审判执行工作任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不断提升素质能力
加强普法宣传
“通过开办‘铜川法院大讲堂’,让干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分享、善于展示的良好习惯,狠抓学习提升,切实增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铜川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田鹤城说。
铜川两级法院积极承担普法责任,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司法实践全过程,建立以案释法制度,不断提升普法宣传力度,努力以高质量的普法工作推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铜川中院开办“铜川法院大讲堂”,组织全市法院干警参加业务培训30场1600余人次,把理论素质能力养成作为普法工作的首要任务。
铜川两级法院持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工作;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做实巡回审判“公开课”,开展巡回审判56场次,达到“办理一案、化解类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以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以案释法活动;打造“铜小法说法”“一周一案三问”普法微课堂,推送各类典型案件93个,帮助广大群众增强法治意识。
(李成龙 通讯员 张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