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创新勤务形式 筑牢平安壁垒
今年以来,铜川市公安局坚持“守点巡线、点面结合、立体布防、整体联动”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布警、显性用警,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创新巡逻防控勤务形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铜川。
网格布警,织密风险防控一张网
显性用警,布好网格巡防“一盘棋”。铜川市公安局综合考虑目标、人流、警情、信息、警力等五大要素,在南市区、北市区、宜君城区3大巡区内划分25个处警半径不超过500米的巡逻网格。网格内设立1个常驻巡逻点和N个高峰巡组,一旦发生警情,网格内就近处警,相邻网格快速增援、联勤联动、高效处置。
突出重点,建立动态防控“叠加层”。该局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警车围着人流转、勤务随着季节变,聚焦警情特点、时段特征和区域特色,在全市110余个夜市摊点、公园广场周边部署35个巡组,持续开展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三见警”行动,为提升城市“烟火气”做好安全“守夜人”。
精耕细作,划好巡逻防控“责任田”。该局明晰警种职责任务,建立巡区、网格、巡点三级巡防责任链,逐巡区明确领导,逐网格明确单位,逐点位明确巡逻时间、巡逻线路、巡逻区域和巡逻警力,督察部门采取“四不两直”开展检查督导,让网格化巡防责任落实落地。
圈层查控,筑牢隐患过滤三道圈
构筑市域边界风险防控圈。铜川市公安局结合工作实际,在市域2条国道、7条省道及环市道路出入口,建成47路具备车牌识别等功能的电子卡口,实时监控报警高危人员、可疑车辆。
构筑县域边界治安查控圈。该局在环区县道路出入口布设治安电子卡口,升级改造6个公安检查站和2个治安查控点,接入查缉布控、人像比对系统,日常勤务中对重点车辆进行布控拦截,高等级勤务期间落实“逢车必查、逢人必检、逢疑必核”要求,切实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外围、消除在萌芽。
构筑重点部位快速反应处置圈。该局在城市广场等重点部位划设6个“1分钟”核心处置圈,每个处置圈设立5人快反小组,配备防暴、抢险救灾等应急处置装备,全天候屯警备勤,每周开展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演练,做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优化机制,提升巡逻防控五质效
建立警种增援机制,提升违法犯罪打击力。铜川市公安局建立健全警种部门支援巡防工作机制,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抽调280名机关警力梯次下沉街面,在9个巡防网格16个巡位开展车巡、步巡,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构建了“市县统筹、属地主责、警种支援、联勤巡防”的联动工作格局。
巩固零点巡逻机制,提升现发案件防范力。该局根据治安形势和特点,组建6支24人零点巡逻队,以夜市、开放式小区、公共停车场、背街小巷等为重点区域,实行“亮灯巡逻+面上盯防+重点蹲守”,查处现发案件47起,进一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
健全视频巡逻机制,提升动态隐患发现力。该局成立市局、分县局、派出所三级视频巡逻队伍,建立三类视频巡查机制,紧盯多发警情,开展滚动巡查,突出预警预防,防范风险隐患,累计发现整治安全隐患89处,现场处置56处。
筑牢边界查控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处置力。该局优化勤务形式,紧盯夜间及环市重点道路出入口等重点时段、路段,增设7个治安卡点,严查过往人员、车辆、物品,今年以来,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1人、网上逃犯2人。
用好警情研判机制,提升护航发展服务力。该局每周研判案件发案特点和规律,提出巡防建议,动态调整勤务,做到精确打击、精准防范;推行周末勤务、假日勤务、节点勤务、夜间勤务,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强震慑力、控制力,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无盲区的巡防体系,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李成龙 丁仁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