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民 绘就幸福底色——渭南市澄城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民生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2023年,渭南市澄城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聚焦“人民”这个中心,立足司法行政职能职责,想办法、出实招,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服务保障人民合法诉求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护航经济

“法治体检”惠千企

2023年以来,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澄城县司法局创新法律服务模式,组建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律师法律服务团,搭建服务平台,持续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法律服务活动。

为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8月8日,陕西古徵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忠海到县工商会开展法律讲座。应企业需求,郭忠海律师针对新生代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买卖合同商事纠纷十大典型案例》,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回应,答疑解惑,解决民营企业法务难题等展开培训。

聚焦基层

金牌引领 典型示范

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着力激活矛盾纠纷前端治理的源头活水。为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致力于治未病,解民忧,着力打造“有热情、有爱心、有能力”的金牌调解工作室,激发矛盾纠纷前端治理的“源头活水”,充分发挥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品牌化、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着力将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覆盖延伸到每一个治理单元。“我们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8月15日,得益于澄城县个人品牌室矛盾纠纷调解,该县一起涉工地纠纷的案件仅用1天便得到合理解决,当天,涉事企业与家属达成协议,并赔付到位。

澄城县创新建立品牌调解室按照特色化、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整合调解资源,将司法所、派出所和村法律顾问纳入调解队伍,进一步充实基层调解工作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加大品牌调解室的宣传力度,利用“澄城司法”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讲述品牌调解员系列故事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品牌调解室、优秀调解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整合纪检、政法等多部门力量及基层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统筹协调、有效对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社会矛盾纠纷。

近年来,金牌调解室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特别是成功调处各类交通事故纠纷12件,为受害人争取经济赔偿达200余万元,成功调处农产品交易等矛盾纠纷5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为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和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千家万户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区设置法律顾问后,专业律师时常进村普法、参与矛盾调解,还为社区工作人员、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培训,指导社区法治工作越来越规范、高效。”兴华社区主任曹莉说。

近日,姚某某来到澄城县公证处咨询关于办理继承权公证事宜,鉴于当事人的特殊情况,澄城县公证处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与其约定了上门办理时间,顺利为其办理了公证。

经公证处工作人员询问得知,姚某某的父亲因病死亡,死亡时遗留有财产二十多万元,其爷爷已92岁,因腿脚不方便,无法亲自前来公证处办理业务,希望公证处给予帮助。公证员根据《公证程序规定》告知当事人办理继承公证需要提交材料,姚某某代爷爷提交了证明材料,公证员对材料进行详细审查,确认符合民法典和《公证程序规定》有关办理继承公证的要求后,公证处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依法依规为其办理了继承权公证,实现公证服务“到家”,这是澄城县公证处切实践行为民办实事的缩影。

近年来,澄城县司法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开通办理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为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坚持法治服务到家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充分得到满足,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服务的温度。坚持把法律服务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着力点,补齐基层服务短板,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