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出发 从“精”分析——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检察院深化调查研究
5月28日,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会,就审查办理盗窃类案件中发现的轻刑类案件相关问题,与公安机关进行沟通交流并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
会上,承办检察官宣读了检察建议书,对建议内容进行了释法说理。承办检察官表示,该院在办理盗窃类案件时发现部分案情简单明了、犯罪事实清楚的轻刑案件,量刑起点较低、捕后判处轻、缓刑几率大,存在浪费司法资源、法律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该院经过调研、梳理汇总后制发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检察建议内容全部采纳。临渭区人民检察院和被建议单位就检察建议的具体适用、监督衔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提出了意见建议。
2023年以来,临渭区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检察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加强领导、多措并举,以开展调研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该院干警撰写调研文章60余篇,申报最高检应用理论研究课题2项,在国家级论坛发表论文1篇,19篇调研成果被省、市级刊物采用。1名干警入选全省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库,7名干警成为全市调研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夯实工作责任 明确目标要求
临渭区人民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检察调研工作,秉持“调研是更高层次服务司法办案”的理念,切实发挥理论调研“提升法律监督能力水平、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把检察调研工作列入基层院建设分析研判重要内容,做到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该院领导班子成员撰写的《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治理的检察路径》被《陕西检察》刊载,申报了最高检应用理论研究课题《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反向衔接疑难问题研究——以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为例》。2023年以来,院领导班子成员撰写调研文章9篇。
该院积极开展检察理论研究,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要求,每年初下发全年调研工作任务通知,将调研任务分解到部门和人员,明确调研重点、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完成时限等,确保工作有重点、有压力、有方向。此外,该院分季度、年度通报调研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推动调研任务、工作目标落实落地见成效。结合在办案中发现的问题,该院干警撰写了强化“另案处理”案件监督的调研文章,得到省检察院、渭南市检察院肯定。
发挥骨干作用 提升调研质量
该院充分发挥青年干警主力军作用,组织青年干警多次召开调研工作专题培训会,帮助干警了解检察工作形势发展任务、难点困惑问题和调研工作重点。该院干警撰写的《以高质量刑事检察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入选最高检“一带一路”论坛论文集。
该院坚持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会议制度,围绕讨论的案件撰写案例分析,让具体案例成为调研文章的鲜活素材。2023年以来,该院先后有10余名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会议,撰写案例分析6篇。对于报送的业务条线专题征文以及论坛、学会的调研文章,该院精心组织调研骨干对调研文章进行交叉评议,集思广益,确保调研文章的质量。
完善基础保障 强化考评指引
该院对调研文章严格把关,确保选题精准、内容适当;同时,高度重视上级重点调研课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承办人员,集体商议,提升调研文章的质量。针对上级部署的专项工作,该院组织撰写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应注意的几个环节》在《陕西检察》刊发。2023年以来,该院已向中、省、市法学会以及黄河金三角区域法治论坛、关天法治论坛等报送论文9篇。
该院不断修订完善检察人员业绩考评细则,设置基础任务指标、考核加分指标和反向否定指标,对未完成基础任务的实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对完成调研任务、调研成果刊发的干警,在业绩考评中给予较大分值加分,优先推荐评优,表彰调研先进个人。此外,该院还建立了鼓励激励机制,引导干警积极撰写调研文章,提高干警参与调研活动的积极性。
该院始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的追求,坚持“从检察履职实践中来、到检察履职实践中去”,持续研究解决司法体制改革、检察监督办案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能动回应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中的新问题新需求,以高质量检察调研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建锋;通讯员 张峰)